霞城乡创建文明单位纪实一、一流的领导班子为创建文明乡镇提供了根本保障只有一流的领导班子,才能出一流的工作业绩。加强乡镇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队伍建设不但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发展基层民主的需要,也是搞好创建工作的根本保障。霞城的乡村班子可以称得上是好的农村基层工作班子。首先是乡党委班子硬。党委一班人整体功能发挥较好,班子成员素质较高。政令畅通,工作有合力,这是区委对近几届乡党委班子的整体评价。连续几年,霞城乡党委被评为“人民群众满意的乡镇党委”。作为一个经济大乡,乡党委在全乡重大经济和社会发展事项以及重大决策中发挥了领导核心作用。霞城是率先在全区制定和完善党委各项工作和决策制度的乡镇党委,较好地贯彻了民主集中制原则,坚持了集体领导和集体决策,保持了较高的自身建设的水平和较强的战斗力,在党员和群众中树立了较高威望。其次是村级班子强。支部书记素质高,村级集体经济实力强,村民自治水平较高,这是霞城各村的特点。多年来,霞城各村的村支委班子比较稳定,培养了一批具有领导和发展农村经济、管理农村社会事务能力的村干部。全乡村级经济实力较强,群众比较富裕,多数村年集体经济收入在50万元以上,年均农民人平可支配收入近5000元。三是党员干部队伍素质高。管理严格,作风务实,善打硬仗,这是霞城乡机关在群众中形成的良好形象。特别是通过机构改革,乡机关建立了竞争和激励机制,转变了工作职能,提高了工作效能和服务水平,部门之间、村之间形成了创先争优的良好工作格局。同时,通过开展“一创三满意”党建主题活动,培养和树立了一批先进典型,比如全面小康示范村的典型和平村,“人民群众满意的共产党员”村党支部书记的典型陈建春,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的特种养殖业能手周良,发展村级企业的共产党员典型陈树林等。这些典型为农村文明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二、把打造经济强乡作为创建文明乡镇的强大基石夯实经济发展基础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物质保障。霞城近几年的经济发展一直保持较高水平,经济总量和各项主要经济增长指标第1页共3页在市、区乡镇中处于领先地位。一是企业改革成效显著,工业成为经济支柱。霞城的乡镇企业是进行产权制度改革最早、也是最成功的乡镇之一,乡村集体企业全部实现由集体所有制企业向民营企业的转型。通过改制,激活了乡镇企业的活力。目前全乡共有乡村企业40家,其中产值上500万元规模骨干企业7家,税收上100万元的企业3家。基本形成电线电缆、电力机车、金属压延、食品加工等主导产业。霞城电工厂、XX市弹簧厂、晓阳电机车厂、莲港紧固件有限公司等骨干企业发展的势头强劲,产品和市场开发具有较强的竞争能力。二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具有特色。充分发挥“城郊型”农业的优势,霞城在发展都市农业和精细农业方面取得明显成效,形成了下摄司千亩韭菜基地、阳塘特种养殖基地、和平葡萄园等农业结构调整示范基地。其中,下摄司千亩韭菜基地于2001年通过省“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验收,已经成为省市的无公害蔬菜品牌。和平葡萄园基地被授予“XX市个体科普示范基地”,达到了60亩的规模种植面积,是全市近郊最大的葡萄园。阳塘的种鸽、良凤花鸡等特种养殖已经形成规模,其中特种养殖大户周良去年出笼肉鸽上万羽,年收入超过10万元。同时,霞城的牲猪养殖成为农业主导产业,全乡年出栏牲猪近6万头,其中和平、五星、下摄司三个村牲猪养殖均在万头以上,养殖规模在100头以上的牲猪养殖户超过200户。三是第三产业已经成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利用邻街、邻近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有利条件,全乡的餐饮、住宿、商品零售业等三产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2003年,该乡个体私营旅馆达到40多家,餐饮店达112家,其他个体工商户495个,三产业产值达59502万元。三、把建设文明新乡作为创建文明乡镇的根本要求城乡环境建设和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创建文明单位的重要内容。霞城作为河东中心XX县区的城郊结合部,插花地段多,城乡环境卫生、城市管理存在许多实际困难。针对这一情况,近几年霞城加大了这方面的工作力度。一是大力改善城乡环境。加强了对城郊结合区域的卫生环境、乡村干道的绿化保洁的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