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柱和圆锥的认识教学内容教材第18—19页的例1,完成第19页的“练一练”和练习五的第1—4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圆柱和圆锥的特征,能看懂圆柱、圆锥的平面图。2.认识圆柱和圆锥的底面、侧面和高,并会测量高。教学重点: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探索圆柱和圆锥的特征,知道各部分名称。教学难点:学会测量圆锥高的方法教学过程1: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一下这些物体,他们各是什么形状?(长方体、圆柱、球、圆锥)提问2:这些立体图形你对他们都有哪些了解?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两种形状的立体图形。环节一:认识现实生活中圆柱课件演示):生活中有许多物体也是圆柱形的,你发现了吗?谁来举些例子。(茶杯、薯片桶、柱子„„)环节二探究圆柱特征⑴谈话,请看课件,刚才我们看到的圆柱有大的,有小的,有高的,有矮的,还有这么扁的,同学们桌面上也有大小不一的圆柱,仔细观察这些圆柱,你发现这些大小不一的圆柱有什么共同点?⑵验证发现:上下面是两个完全相同的圆刚才同学说上下两个面是完全相同的圆,请你想办法证明一下,这个猜想是否正确?学生可能:a、把茶叶筒的盖头拿下来比划b、用线绕c、用尺量圆的直径侧面是弯曲的:把你手中的圆柱摸一摸,滚一滚,你发现它的这个面与桌面有什么不同?侧面滚一滚,滚出一个什么形状?⑶师指出:这是沿着圆柱形物体的轮廓画下来的圆柱的平面图圆柱上下两个面叫做圆柱的底面(板书底面,图中标出底面)围成圆柱的曲面叫做圆柱的侧面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圆柱的高(板书,在图中标出)提问:圆柱的高有多少条?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验证圆柱的高都相等:把圆柱放在桌角量高,变换角度量高,量出的结果一样吗?⑷练习:说说师手中的杯子,方便面碗是不是圆柱,为什么?指出自己手中圆柱的各部分名称。环节三:认识圆锥⑴谈话:某些建筑物的顶部,吃的蛋筒,这些物体的形状都是圆锥体,请你观察这些圆锥,说说它们有什么共同点?有一个顶点,底面是一个圆形,侧面是一个曲面⑵看书对照你的发现是否正确⑶师指出:图锥的底面是一个圆,圆锥的侧面是一个曲面,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是圆锥的高。(边说边在图上标出来)提问:圆锥的高有几条?滚动圆锥,你有什么发现?辨析,这是圆锥的高吗?那你认为怎样测量圆锥的高?师出示图⑷指出你手中圆锥各部分名称环节四:比较:观察圆柱和圆锥有什么不同之处?师可引导提问:圆柱和圆柱都有一个侧面,侧面都是一个曲面,为什么圆柱滚动侧面时与圆锥滚动侧面的感觉不一样?环节五:巩固练习,深入体会特征1、说说下面那些物体的形状是圆柱,那些物体的形状是圆锥?2、填一填(1)圆柱上下面是两个()的圆形,圆锥的底面是一个()形。(2)圆柱有()个面是弯曲的,圆锥的侧面是一个()面。(3)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圆柱的(),一个圆柱有()条高。(4)从圆锥的()到()的距离是圆锥的高,一个圆锥有()条高。3、完成练习五第2题4、完成练习五第3题(对于第3题,先让学生想象,再结合具体实验验证猜想:直角三角形旋转后成圆锥;半圆旋转后成球。凭着刚刚激发的学习热情,利用学生手中的小旗,继续引导学生继续进行探究。)5、完成练习五的第4题(时间不够时,可课后完成)(设计意图:通过有层次的练习说一说、指一指、转一转、做一做,逐步引导学生理解圆柱和圆锥的本质特征,并清晰特征的内涵和外延。这样就使学生的探究更有效,认识更清晰,理解更深入,更是提高了学生以后的实际应用能力。)环节六:总结:(设计意图:目的是通过提问和自由发言,师生共同梳理本节课所要掌握的知识要点使所学知识进一步条理化、清晰化、系统化,同时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的进行反思,从而实现教学目标。)板书设计:圆柱圆锥底上下两个面相同的圆一个圆侧面围成圆柱的曲面围成圆锥的曲面高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无数条从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一条圆柱和圆锥的认识一、教学目标1、认识并掌握圆柱和圆锥各部分的名称,认识圆柱和圆锥体的特征,能够正确区分圆柱和圆锥。2、初步感受圆柱和圆锥是旋转体,建立圆柱和圆锥的空间观念,形成表象。3、借助多媒体操作,让学生在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