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声慢》导学案【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了解李清照后期的人生际遇对其词作风格的影响,体会其前后期作品的不同风格。2、技能目标学习李清照是如何写愁的,学会抓住诗歌意象去品味诗歌情感。3、情感目标体会李清照夫亡家破、饱经忧患和乱离的哀愁,感悟李清照坚韧、孤高的灵魂【教学重难点】1、深入研读诗歌,抓住意象,体验愁情,渗透对学生诗歌诵读的指导。2、让学生由词及人,突破文本的显性层面,进入到词人苦闷、复杂的精神世界,感悟词作愁的深刻意蕴和李清照孤高的灵魂。【教学方法】诵读品悟法、情感体验法、探究学习法、对比阅读法【教学媒体】多媒体【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步骤】一、课前预习熟读《声声慢》这首词,力求能背诵,回顾李清照的生平事迹和所学的其前期的作品。二、课前五分钟播放安雯演唱的《月满西楼》MTV(这首歌化用了李清照前期的词作——《一剪梅》)三、课文导入——李清照前期代表作《如梦令》(引领学生回忆朗读,)(幻灯片)《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从《如梦令》的字里行间,我们可以见到一个什么样的清照呢?明确:开朗活泼快乐(幻灯片)李清照:(1084-1151),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南宋杰出的女词人。父亲李格非师从苏轼,很有学问,母亲王氏知书能文,文学气氛浓厚的士大夫家庭造就了李清照多方面的文学艺术成就。李清照是婉约派的代表。创作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南渡前:描写少女、少妇时期的生活闲愁、离愁--清丽婉转南渡后:反映战乱痛苦生活,感时伤怀,怀旧思乡浓愁、哀愁--沉郁凄凉是的,因为少女时代的清照是快乐幸福的,所以她写出了清新明快的词作。但随着时间的流逝,时代的变迁,物是人非,沧海桑田,李清照在后期却写出了与《如梦令》和《一剪梅》风格截然不同的一首词——《声声慢》。这首词被誉为“千古绝唱”。下面,我们先一起来听这首词的朗读。(播放视频朗读)四、朗读《声声慢》(学生集体朗读)五、整体感知读罢此词,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这首词的词眼是什么?)——愁六、诗歌赏析——如何写愁既然如此,我们就抓住这个“愁”字,看看清照是如何来写愁的?(一)直抒胸臆1、请找出文中原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2、联系背景公元1101年,李清照18岁时和太学生赵明诚结婚。赵明诚爱好金石学,且能诗词婚后夫妻恩爱,在学术上互相切磋,艺术上共同砥砺,共同的爱好和兴趣,使他俩成为“志同道合”、“相敬如宾”的爱侣,过着平静的富于诗意的幸福生活。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幻灯片)李清照生平大事记1003-1126年:与赵明诚结婚,安宁、幸福1126-1127年:金兵入侵并灭北宋,夫妇所存的十余屋金石书画毁于战火。1129年:丈夫赵明诚病逝。1130年:为辩通敌之冤,奔波于越州、台州、黄岩、温州之间。1131年:寄居浙江会稽,又逢盗贼,重病缠身,几欲丧命。1132年:再嫁张汝州,可惜遇人不淑,不足百日便诉讼离婚,被判刑两年。1134年:整理完成赵明诚遗著《金石录》。1151-1156年:孑然一身,悲苦辞世。无人知道死于何时,葬于何处。可谓是祸不单行孤苦飘零。3、赏析句子: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寻寻觅觅(寻觅什么?为什么而寻觅?寻觅的结果如何?)可能是流亡以前的生活,可能是丈夫在世的爱情,还可能是心爱的文物或者别的什么。环境孤寂,心情空虚,无可排遣寄托。寻觅的结果:冷冷清清感觉中既有秋风的萧瑟,又有异地的冷清,更有孤寂生活的清寒。既明指环境,也暗指心情,或者说,由环境而感染到心倩,由外而内。凄凄惨惨戚戚:总括了命运的悲惨和心情的悲痛。音韵上徘徊婉转,感情上层层递进,使全词顿挫凄绝,如泣如咽。定下了全词哀婉凄凉的基调(二)借景抒情1、清照在词中选取了哪些意象来表现愁情?淡酒晚风过雁黄花梧桐细雨2、这些意象在古典诗词中有着怎样的传统文化内涵。酒:愁文化风:渲染愁情雁:怀乡之思音信之盼黄花:憔悴的容颜梧桐:牵愁惹恨雨:哀伤愁丝板书:淡酒秋风过雁黄花冷清凄婉的意境梧桐细雨孤寂愁苦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