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内能第一节分子热运动复习:1、宇宙是由什么组成的?2、物质是由什么组成的?3、分子大约有多大?(朗读课文第2页的内容)一、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很小,直径大约为10-10m把少量香水滴在纸巾上,你有什么感觉?•你能感觉到的现象是:闻到香味•你认为能闻到香味的原因是:香水分子进入到空气中,进入鼻子里.以上现象说明分子是运动的演示实验一把一滴红墨水滴进水杯中。会看见什么现象?整杯水变成淡红色。你认为整杯水变红的原因是什么?红墨水的分子跑到水里,水分子跑到墨水里。请同学们阅读P3的图13.1-2和13.1-3以上现象说明分子是运动的由刚才的实验可知:1、香水散发出带有香气的分子进入到空气中,向各个方向散布开来,进入你的鼻子里,使你闻到香味。2、红墨水的分子跑到水里,水分子跑到墨水里。3、课文P3的图13.1-2和13.1-3中,二氧化碳分子虽然比上面的空气分子重,但抽掉玻璃板后,下面的二氧化碳分子会逐渐的进入上面的空气瓶子里。思考:请大家分析以上现象的共同特征和形成原因?1、共同特征:某种物质逐渐进入到另一种物质中。2、形成原因:分子运动的结果。请大家齐读课文的第三页的内容二、由于分子的运动,不同的物质接触时,彼此逐渐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现象。(一)、发生扩散现象的条件:1、不同的物质之间才能发生扩散现象,同种物质之间不能发生扩散现象。(如:一杯冷水和一杯热水兑在一起,虽然冷水分子和热水分子都能彼此进入对方,但是不算是扩散现象。)2、不同种物质一定要在相互接触时才能发生扩散现象,如果两种不同物质彼此不接触,是不能发生扩散现象的。3、任何状态的不同物质之间彼此接触时都可以发生扩散现象。(固态、液态、气态均可能发生扩散现象)(练习:1、用粉笔在黑板上写字,过一段时间后,粉笔字很难被擦掉。为什么?2、把一块铁片和一块铜片放在一起,过几年后很难把它们分开,这是为什么?)4、扩散现象必须是自发形成的,不能借助任何外力。(如:1、在水中放入一些糖,过一会水变甜了,这是扩散现象。但是如果用筷子搅拌,那么就不算是扩散现象。2、打开香水瓶我们闻到香气,这是扩散现象。但是如果是风把香气吹过来,那么就不算是扩散现象。)5、扩散现象只发生在分子,不是分子则不能称为是扩散现象。(如:早晨的江面,雾气弥漫——这种情况就不是扩散现象,因为雾气不是分子。)(二)扩散现象表明了:(1)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2)分子之间有间隙。练习:1、下列个现象中,属于扩散现象的是()A、空气流动形成的风。B、打扫教室内的卫生时,可以看到灰尘在飞舞。C、将墨水滴入水中时,可以看到沿途拉成一长串墨迹。D、将几粒粗盐放到有水的杯子里,过一段时间整杯水变咸了。说明:确认某些现象是否为扩散现象,关键看它是自发形成的,还是借助外力作用下。2、下列事例中,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A、汽车驶过后,公路上扬起了灰尘。B、打开香水瓶瓶盖后,屋内充满香味。C、分析土壤时,将土样放入水中,水变浑浊了。D、早晨的江面,雾气弥漫。DB请同学们阅读课文P4的演示实验在一个凉水杯和一个热水杯中用滴管分别在杯底注入一滴墨水比较两杯中墨水的扩散现象。实验发现:热水的那杯的墨水扩散得比冷水的那杯要快。(板书)三、由于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人们常把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就越剧烈。)思考: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那么一根铁棒我们很难用手把它给压缩和拉长,这是为什么呢?请大家齐读课文P4——P5的“分子间的作用力”的相关内容板书:四、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又存在斥力。(注意: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分子之间的作用力就像被弹簧连着的小球一样。1、小球间距离小于弹簧原长时,弹簧被压缩要恢复原长,对小球表现为斥力。2、小球间距离大于弹簧原长时,弹簧被拉伸要恢复原长,对小球表现为引力。3、若小球的间距离很大,即弹簧发生“非弹性形变”,不会恢复原长,弹簧对小球既不表现为引力也不表现为斥力。(破镜难圆)4、当小球间的距离等于弹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