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即促进适性发展湖北省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神龙小学陈小平为期一周的学校管理者培训,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我有幸作为学员中的一份子,在聆听教育专家的报告中,在区域名校的访学中,在教育智慧的碰撞中,无时无刻都深深感受到,每一个有理想的教育人都在竭尽全力创造适合人的教育,创造适合每位师生个性特点并促进每一位师生素质实现科学发展的教育。一、树立健康第一的生命质量观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只要一提起学校办学质量,我们大脑中首先就会想起教学质量,下意识就会浮现升学率,平均分、合格率、优秀率等各项指标。其实,健康是最基本的质量,是一切质量的基础。这次杭州访学,有几幅画面一直深深刻在脑海:几乎每一所学校都有体育馆,甚至还有恒温游泳池;下午四点左右,小学就放学了,孩子们都有回家参加体育锻炼的家庭作业;西湖高中全校学生都在大课间坚持长跑,几乎所有的女生在篮球课上都会三步上篮……再看看我们身边吧。体育课被侵占时有发生,在中学毕业年级尤其严重。小学生在托管时间只能在室内写作业、看书,为安全起见老师不敢让学生到室外活动,托管直到天黑才回家。学生简直是“玻璃人”,稍有磕碰就会骨折。成绩上去了,可是“小眼镜”却越来越多了……今年,我国高考政策的顶层设计已经出炉,文化知识考分只是对学生综合评价的一部分,“一考定终身”、“唯考分论”将会逐渐得到改变。“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健康的身体比考分的高低更重要。让运动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学校教育责无旁贷。二、强化差异发展的有效课程观课程领导力是校长的核心领导力。参访了几所学校,聆听了校长的报告,强烈感受到在办学过程中,行政干预少,校长都有充分的办学自主权,尤其体现在课程建设上,学校有课程开设权,教师有课程开发权,学生有课程选择权。杭州江南实验学校在素质拓展类课程中设立了少年科学院、少年文学院、少年艺术院、少年体育院,尊重个性差异,引导自主选择,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学军小学倡导国家课程高效轻负,学校课程个性化,积极探索课程之间的整合。甚至敢于对国家课程“开刀”,进行有机整合,如将语文课与品德课进行整合……我们有许多学校也开设了很丰富的个性课程、社团活动课程,但都只是在地方及校本课程上“打圈圈”,对国家课程不敢“越雷池半步”,即使有一些整合、优化,但力度较小。要敢于打破一些条条框框,在对课程的研究和创造上要有所突破。改革学校课程设置,面向每个学生,满足不同学生素质发展的个性化需求,是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创新科学与人文并重的课程文化,通过校本开发,让学校特色课程化、教师特长课程化、学生兴趣课程化。在课程设置上,小学要多做横向拓宽,不做纵向拓深。积极整合区域教育资源优势,结合校情、教情和生情,致力于国家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特色化,个性课程多元化,以追求学生个性解放,彰显学生个性特色,促进学生适性发展。三、坚定现代多元的课堂教学观目前,“慕课”“微课”“翻转课堂”已成为课堂教学改革的流行语,其来势之猛,大有颠覆传统课堂、迎来课堂教学革命之势。这种源于美国的教学形式,目前已经引起了国内许多中小学和教育行政部门的重视,武汉市教科院也尝试在部分学科开展“翻转课堂”的实验。在保俶塔实验学校观摩语文课时,课堂上的直观演示消除了我对微课的神秘感。微视频出示时机恰到好处,沟通课内外联系,拓展丰富文本内容。在西湖高级中学,校长的报告使我们对“微课”与“慕课”的关系豁然开朗的同时,也引起我们深刻的思考。“慕课”适于教师在备课时借鉴学习,适于转化学习困难的学生,适于家长辅导孩子,适于学生的课后复习,适于缺课学生的补课和异地学习,适于假期学生的自学……但“慕课”目前还不能完全翻转中小学的实体课堂。“慕课”和“微课”的实质是“接受性学习”而不是“探究性学习”,与实体课堂相比,只是翻转了教师讲课的时间和地点。如果作为主要的教学形式,“翻转课堂”会加重学生的课后负担。如果把微课直接用于课堂教学,会把生动活泼的师生互动变为单一的看视频,教师也不能做到“以学定教”。“慕课”不能代替老师在课堂上的现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