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通渠道的变化市场经济:产品、服务的生产及销售完全由市场的价格机制所引导与调节。计划经济:又称指令性经济,是在生产、资源分配以及产品消费各方面,由政府进行计划。经济体制(Economicsystem)通常是一个国家经济制度的具体形式。它是一定经济制度下国家组织生产、流通和分配的具体形式。计划经济体制市场经济体制资源配置方式行政手段配置市场配置两种经济体制的根本不同(资源配置方式)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阅读教材,请思考:1.中国的计划经济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实行的?2.是在什么时候最终确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理论的?社会主义商品市场经济体系基本确立是在什么时候?有何表现?3.从20世纪70年代末至21世纪初中国是怎样一步一步实现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20世纪50年代1997年十五大21世纪初。95%以上的商品资源实现市场资源配置。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提出经济体制改革城乡经济体制改革实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确立关于十一届三中全会为什么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是“伟大的转折”?(1)文革结束后,中共主要领导人坚持“两个凡是”,继续犯“左”的错误,通过开展真理标准的讨论,实现了思想解放。(2)国民经济处于停滞状态。背景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阶级斗争——经济建设、改革开放拨乱反正决策“左”倾——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成为实行改革开放和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一、伟大的历史转折3、意义为什么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这次会议确实解决了关系党和国家命运的一些重大问题,开始了全面认真地拨乱反正。它为党制定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因而成为建国以来我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中共历史上具有转折意义的会议有哪几次?实现了几次工作重心的转移?会议名称时间主要内容历史意义八七会议1927年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通过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是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兴起的转折点遵义会议1935年“”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党中央的不正确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正确领导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七届二中全会1949年指出党的工作重心转移,提出党的总任务是把中国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把中国建设成为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中共历史上具有转折性意义的会议领导核心形成标志思想成果第一代毛泽东1945年中共七大毛泽东思想第二代邓小平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邓小平理论第三代江泽民1992年十四大三个代表思想归纳党在历史上的三代领导集体的形成巨变结果任务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维护共和制度,发展资本主义经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史。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迅速恢复国民经济,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发展生产力,实现四个现代化。归纳近代史上三次历史性的巨变关于经济体制改革关于经济体制改革A农村经济体制改革1.为什么经济体制改革首先从农村中开始?(联系学案材料题一)2.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是怎样逐步开展的?取得了怎样的效果?试点:1978年安徽、四川的一些地区(包产到组、包产到户的农业生产责任制)推广:在全国普遍推广,形成以家庭承包经营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配套改革:1983年撤销人民公社,改设乡、镇政府;撤销生产大队,改设村民委员会作用:使农民有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克服了平均主义,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全国农业得到大发展,农村开始了历史性变革。二、经济体制改革材料1:在1956年,上海的天气很热,企业为了不影响生产,采取降温的措施,需要风扇、鼓风机,但是企业即使采取这样的措施也没有主动权要经过层层报批,当时经过十一个部门的审要盖十一个图章,等最后的图章盖完,夏天已经过去了。材料2:沈阳有两个厂,一个是铜厂,一个是电缆厂,这两个厂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