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情绪调控能力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我们常看到这样的情况:学生为了一点点的小事,却闹得脸红脖子粗;为一些无关紧要的纠纷,吵个没完没了„„这些都是一些自制力差的学生所表现出来的一种不良情绪。这不仅对学生现在心理的健康发展不利,对于将来他们一生的健康成长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从小就培养学生必要的情绪调控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联系我的个人实践,我们不妨从以下四方面入手:一.尊重学生,民主平等。在学生情绪调控能力的培养过程中,教师应改变以往的教育观念,尊重学生,重视营造民主、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从而建立起理解、宽容、和谐的学习氛围,有目的地帮助其实现情绪的宣泄。例如:在现实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发现学生不如意时就要宣泄一下自己的不满情绪,但学生的宣泄有可能受阻,因为他(她)的情绪宣泄常常得不到老师的理解和宽容;在日常的学习中,有一些学生的情绪发泄可能较为频繁,老师难以忍受,于是造成感情冲突,结果可能是老师的情绪占了上风,而孩子情绪没有发泄出来,抑郁纠结,逐渐积累,等待下次更猛烈的爆发。这样下去是很危险的,孩子情绪不仅得不到渲泻,反而越积越多,情绪发展有可能走向消极方面。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把自己当成是学生的朋友,学生的倾诉对象,学生的忠实听众,而不是以一个教师的姿态居高临下去压服学生。当有学生的情绪低落,想跟你倾诉,这就产生了你引导的前提,但这需要学生对你有充分的信任,这需要民主、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只有在此基础上的教育引导,学生才容易接受,才愿意接受你的建议,才能使自己的情绪向着积极的方面发展。二.时刻注意,恰当引导。作为一名教师,他应该具有敏锐的观察力,能时时了解学生一天的情绪变化,并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恰当的引导,帮助学生摆脱消极情绪。这需要教师能做一个有心人,不断的观察记录,总结经验,以便应付不同的情况。绝大多数儿童认为,对于愤怒和羞愧,解决问题是最好的情绪调节方法;对于悲伤,寻求支持是最好的情绪调节策略;而对于创伤感,远离创伤源是最好的情绪调节方法。事实正是如此,有一天,我发现班级中有一位学生显得特别兴奋,主要表现在上课总是坐立不安一下课就往外跑,还时不时的要去惹其他的同学。我就去向他了解情况,结果知道他是为了妈妈给他买了一个文曲星而兴奋。作为老师,我没有告诉他不能这样或那样,而是给他分析了一下现在的情绪状况:你现在特别高兴,老师也感觉到了,但你上课不认真,还去打扰其他同学,这样的做法对吗?妈妈买文曲星给你是为了你的学习,对吗?他也很坦诚地对我说:“我就是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于是我就给他提了一个建议,让他在操场上跑了几圈,发泄一下自己的情绪。他欣然接受了,跑完之后,他对我说:“我现在感觉很好。”对于这一情况,如果教师简单的批评制止,可能达不到目的,但只是压服式的。这样不仅不利于师生良好关系的建立,而且可能使学生原本积极的情绪状况走向消极,不利于学生情绪调控能力的培养。三.营造环境,树立榜样。一个团结、活泼向上的班集体,不仅能给学生提供一个快乐的学习环境,得到关心爱护,获得爱和尊重的体验,从而心情愉快,产生主动向上的积极情感,而且也为学生处理消极情绪提供榜样,对孩子学习情绪、理解情绪和处理情绪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这是培养学生初步情绪调控能力的前提例如:为学生寻找一个学习的同伴,因为同伴对学生有较强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易于学生接受和模仿。他们可以从榜样身上学习如何调控自己的情绪。尽管学生在与同伴交往中不免会发生一些小冲突,但正是这些“茶壶里的风波”使学生们学会如何与别人协调,如何抑制自己不合理的愿望,如何处理同伴关系,等等。孩子有喜爱游戏的天性,游戏的趣味性和吸引力促使孩子愉快地、心甘情愿地服从角色分配,服从规则要求,要想参与就必须约束自己行为,否则会遭受排斥,失去参与活动的机会,这有助于训练并逐步形成学生的情绪控制机制。另外,游戏本身就是学生松弛紧张情绪,渲泻消极情绪的有效方式,在游戏中学生会借助于动作、语言、角色扮演来体验积极情绪,发泄消极情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