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人教版高中语文说课稿人教版中学语文说课稿锦集五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会须要打算好说课稿,说课稿是进行说课打算的文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问题来了,说课稿应当怎么写?以下是我整理的人教版中学语文说课稿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人教版中学语文说课稿篇1说教材第1页共47页1.教材分析《涉江采芙蓉》是新人教版必修二其次单元《古诗三首》中的一首。《古诗十九首》在中国古代诗歌的艺术手法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在中学语文古诗教学中也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这首古体诗不论是艺术上,还是在思想上都已经达到了非常纯熟的境界因此,它非常重要。2.说学情这首诗歌在内容上难度不大,可以做多角度解读。新课程标准激励学生作特性化解读,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就此作些探讨。学生通过小学、初中的系统学习和本册古诗部分的集中学习,有了肯定的古诗鉴赏实力,对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也有了一些积淀,爱第2页共47页好渐浓,这是进一步引导学生酷爱古代诗歌、学习古代诗歌的一个前提。3.教学目标依据学生特点,教材特色以及新课标的要求,制定教学目标如下:(用多媒体展示)1、了解关于《古诗十九首》的文学常识;2、感受诗歌的思想内涵;3、运用想象描摹诗歌的艺术画面。4.教学重点,难点1、运用想象和联想描摹诗歌画面;2、抓住诗歌意象来解读诗歌主旨,培育诗歌鉴赏实力。二,说教学方法第3页共47页借助多媒体课件的教学手段,采纳“激趣-----感知-----探讨-----拓展延长”的教学模式。三,说学习方法培育学生自我学习实力是新课标的一个重要理念,因此我设计以下的学习方法:朗读法,探讨法,质疑法。四,教具的运用多媒体课件五,教学设计[课时支配]一课时第4页共47页[教学过程]一、导入(板书“钟嵘《诗品》:‘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大家知道这个评价说的是什么吗?它指的是《古诗十九首》的语言已经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了。今日,我们将要学习其中的一首——《涉江采芙蓉》,体会一下这“一字千金”的语言魅力。二、文学常识介绍《古诗十九首》是梁代萧统《文选》“杂诗”类的一个标题,包括汉代无名氏所作的19首五言诗。清代沈德潜说:“古诗十九首,不第5页共47页必一人之辞,一时之作。大率逐臣弃妻,挚友阔绝,游子他乡,死生新故之感。或寓言,或显言,或反复言。初无奇辟之思,惊险之句,而西京古诗,皆在其下。”评价如此之高,而后世也多有仿者。西汉陆机曾逐首逐句地摹仿了其中的12首,而东晋的陶渊明,南朝宋代的鲍照等,也都有学习“古诗”手法、风格的《拟古诗》。三、诗歌鉴赏品尝1、诗歌中的抒情主子公表达感情的方式是什么?其目的是什么?(提示:方式是试图采摘芙蓉,目的是“遗”远方的“同心”者)明确:中国人民很早对于自然就有很深的爱好,对自然的爱与对人第6页共47页的爱往往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古代人送给最敬爱的人的礼物往往不是什么金银珠宝,而是一株花或是一棵芳草,送别时总是折一枝柳条送给远行的人,远行的人为了表示对好挚友的思念,逢到驿使就托带一枝梅花给他。这种生活情调是简朴的,也是美妙的。正如王维的《相思》所写:“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采花折柳,这正是古人传情达意的方式,一方面是传达了对亲朋的关怀、思念等感情,另一方面又寄予了对亲朋的美妙祝福。2、诗歌描写“多芳草”的“兰泽”有什么艺术作用?明确:这是环境描写,意在从侧面烘托主子公形象的雅洁和所表达感情的纯净和第7页共47页美妙。3、三、四句一问一答,在诗歌中具有怎样的表达作用?明确:诗歌讲究“起、承、转、合”,这两句在结构上是暗转过渡,为表现主子公的心情由欢欣洋溢转变为下面的黯然销魂作铺垫。4、诗人真是看到芙蓉芳草才想到“所思在远道”的吗?假如不是,诗人为什么要这样写?提示:“所思”是时时刻刻在他心头的,“涉江采芙蓉”也是为了她,假如诗首就开宗明义地把她表出,诗就平淡无味了。这句话是全诗发展的顶点,顶点同时也是转折点,一方面替上文的发展短暂作一结束,第8页共47页一方面为下文的发展作一伏线,所以按例是要摆在中间的。5、五、六句的“还顾”、“漫浩浩”具有怎样的表达作用?明确:“还顾”一词,动作性和画面感很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