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宽天地就宽——浅谈教师心理健康与自我调适银川市兴庆区回民第一小学柳丽波【摘要】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给“健康”下了这样的定义:“身体无疾病、不虚弱,心理无障碍,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社会适应能力,只有这三方面的状态都达到良好时,才是完全意义上的健康。”卫生部首席健康专家洪昭光教授也曾说过:“人要健康,最关键的是心理健康,心态好,谁能保持心态平衡就等于掌握了身体健康的金钥匙。”近几年来,社会发展日新月异,教育改革波澜壮阔,新课程实施逐步深入,这虽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新能力的提高带了不可估量的影响,但也给教师的工作和生活增加了一定的压力。处理不好,必然导致教师的心理健康受损。【关键词】【正文】作为一名现代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的社会责任,如存在较为严重的心理问题,势必会对他们的工作产生诸多消极影响,从小的方面讲,它会影响到一堂课、一学期的教学质量;从大的方面讲,不仅影响其传道、授业、解惑作用的发挥,而且给学生身心带来不同程度的伤害。由此可见,拥有良好的身心健康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保障。面对繁杂的工作,常常听到一些教师发牢骚,抱怨领导、抱怨学生、抱怨家长,释放着浓烈的负能量。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我们的烦恼不是源于我们的遭遇,而是源于我们对世界的看法”因此,我觉得要想做一名阳光快乐的教师,就要从以下几方面调整自己的心态:一、把任务看成是重视,欣然接受作为教育体系中的一部分,教师与上级领导有着特殊的关系:对于学生来说,教师与领导都是教育、管理他们的老师;对于教育集体来说,教师与领导都是教育工作者,属于一种特殊的同事关系;而就工作性质而言,教师与上级领导之间却有着明确的领导与服从的关系。当领导把一个重要任务交给一位老师时,她十分不情愿,觉得压力很大,她的想法是:“学校里有那么多人,还有比我更年轻的,我又要上课,又要照顾孩子,我已经够累的了,为什么偏偏让我去干?”于是带着牢骚、烦躁、压力去完成工作。最后,工作也没有干好,还对领导心生怨恨,常此以往,不但得不到领导的信任,还会给自己的身心健康带来不良的影响。当我接到这样的任务时,我都是这样想的:“领导这是在重用我,我身上一定具备别人没有的优点,我一定要努力做好这件事,不仅给学校争光,对自己也是一种积累。”带着这样的动力去完成所有的任务,最后果然取得了好成绩。同事的喝彩,领导的赞扬,使我更加热爱我的工作。总之,教师应该做到:尊重领导,服从安排;顾全大局,互相理解。当压力来临时,换一种心态,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和谐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助于教师在群体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怀着快乐的心情工作,创造佳绩,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二、把问题看成是个性,微笑面对“教育无小事,事事皆育人;教师无小节,处处是楷模。”教师是知识、礼仪、文明的传播者和教导者,这个特殊的群体对师德修养有着更为严格的要求。因此教师要摆正与社会各种交往层面的关系,与学生的关系、与同事的关系,与上下级的关系、与家长的关系。而在教师的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中,最核心的就是师生关系。作为教师,面对着几十个个性不同的孩子,如果能够把学生的问题看成是个性,就能处理好师生交往的关系,快乐地工作。还记得初为人师时,总是带着微笑走进课堂面对学生,在学生眼里我就是亲切的大姐姐。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收敛了笑容。似乎学生的课堂纪律差、学习成绩不理想、集体意识弱都成了不笑的理由。那时候我所带的班级的其他任课老师都批评我班的孩子笨、没有学习的天赋,说得多了我也带上了有色眼镜去看学生,越看越觉得他们说得是事实,于是感叹自己运气不好,脾气也变得暴躁了,经常对学生发火,总是把学生的问题无限的放大。甚至把曾经的微笑看成是对学生的放任,不负责任,于是很自然的板起了面孔。严格有了、威信有了,但是与学生的距离也远了。那一天,我终于意识到自己原来是有心理障碍的。一年一度的运动会就要接近尾声,接力赛我们班没能赢得第一,中途由于接棒不顺已预知结果,带着沮丧找了个借口走开了,心里想着:这帮孩子就是不争气。转了一圈回来后,那情景让我至今难忘: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