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供应室护士职业危害与自我防护措施职业安全是医护人员共同关注的问题。由于医院供应室护士长期从事回收、清洗污染后的医疗器械的工作,在操作过程当中稍有不慎就会被锐器、利器、化学消毒液等割伤,刺伤及灼伤,严重的危害了供应室护士人员的身体健康,是控制医院工作感染的关键科室。为此,供应室护士人员必须重视在操作过程当中存在的诸多危害健康因素,提高自我防护意识,加强防护措施,以达到减少危害,保护自身健康的目的。1 供应室工作的主要危险因素1.1 供应室护士的自身因素 供应室护士对职业损伤增加。如在清洗过程当中为了操作方便不根据供应室操作程序和规章管理制度进行操作、不戴手套或手套破损不及时更换、不戴防护眼镜等1.2 化学因素 化学消毒剂如过氧乙酸、三效热源灭活剂、84 消毒液等消毒剂,因具备较强的去污,去热源的功效,故常用于器械的浸泡消毒。但这些消毒剂具备较强的刺激性和腐蚀性,在使用过程当中如操作不当,消毒剂挥发在空气中而被人体吸收后,可引发鼻粘膜及气管粘膜水肿,损害呼吸系统,导致流涕,咽部不适、咳嗽等症状,还可刺激人体双眼出现流泪、痛苦,视物不清等症状。在配比过程当中如浓度过高可灼伤皮肤,部分人员在使用来苏尔消毒稀释液时,如不佩带手套,还可导致手指麻木、奇痒等症状,严重时这些消毒液还可导致接触性皮炎。此外,供应室因消毒灭菌需要, 常使用多种化学制剂。长期接触此类制剂或使用不当,则会对使用者造成损伤。包括:(1)含氯制剂,此类 消毒剂有一定的腐蚀性 ,挥发性强,空气中含量过高时引起人体不适,接触则易损伤皮肤。(2 ) 过氧乙酸,空气中含量超过标准范围时易引起头疼、头晕、恶心等中毒反应。(3) 强酸强碱,供应室在清洁物品时常用强酸强碱,如操作不当,喷溅到皮肤黏膜上则可引起皮肤黏膜腐蚀和溃烂。(4) 环氧乙烷,环氧乙烷灭菌以其温度低、渗透性强、腐蚀性小、灭菌彻底、有效期长等优点被临床广泛应用。环氧乙烷气体可刺激眼睛、呼吸道,引起流泪、咳嗽、头晕、头痛、恶心、呕吐等反应;皮肤接触时可引起皮炎和水泡,还有致癌、突变、致胎儿畸形等作用,孕早期孕妇接触环氧乙烷流。 产率高达 16.7%。1.3 物理因素1.3.1 机械性损伤 供应室除供应一次性物品外还担负着玻璃器械或金属制品的供应,在清洗过程当中护士易被破损的玻璃或锐利的刀剪损伤,致使器械中残留的病原微生物侵入人体造成危害。有文献表明,针刺伤时只需 0.04ml 带有乙肝病毒的血液足以使刺伤者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