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数学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义.2.掌握乘法分配律的应用.3.通过观察、分析、比较,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和概括能力.教学重点乘法分配律的意义及应用.教学难点乘法分配律的反应用.教具学具准备口算卡片、投影仪.教学步骤一、铺垫孕伏1.口算.(27+73)×840×9+40×114×(10+2)10×6+10×42.用简便方法计算.(说明根据什么简算的)25×63×43.师生比赛,看谁算得又对又快.20×5+5×80(1250+125)×8让学生说明是怎样算的?二、探究新知1.导入:刚才的比赛老师算得快,是因为老师又运用了乘法的一个法宝,知道了乘法的又一个定律可以使运算简便,你们想知道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内容.(板书课题:乘法分配律).2.教学例6:(1)出示例6:演示课件“乘法分配律”出示例6下载(2)引导学生观察每组的两个算式.(3)教师提问:从上面的例子你发现了什么规律?(4)学生明确:每组中的两个算式都可以用等号连接.教师板书:(18+7)×6=15018×6+7×6=150(18+7)×6=18×6+7×6(5)教师出示:20×(15+9)=48020×15+20×9=48020×(15+9)=20×15+20×9学生分组讨论:每组中算式所表示的意义.(6)反馈练习:按题要求,请你说出一个等式.(投影出示)(__+__)×__=__+__×教师提问:像符合这种条件的式子还有许多,那么这些算式到底有什么规律呢?引导学生观察:等号左右两边算式的规律性启发学生回答:首先是等号左边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其次是等号右边两个加数分别同一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最后是等号左右两边的两个算式相等.3.教师概括运算定律: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结果不变.这叫做乘法分配律.4.反馈练习:横线上能填几?为什么?(32+35)×4=__×4+__×4(62+12)×3=__×__+__×__教师:为了简便易记,如果用a、b、c表示3个数,乘法分配律用字母怎样表示?根据练习学生从而得出:(a+b)×c=a×c+b×c使学生明确:有的题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比较简便,有的题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比较简便.5.教学例7:演示课件“乘法分配律”出示例7下载(1)出示例7:102×43启发学生想:能否把算式改成乘法分配律的形式,然后应用运算定律进行简算?引导学生对比:(100+2)×43,102×(40+3)这两种算式哪种比较简便?使学生明确:两个数相乘,把其中一个比较接近整十、整百、整千的数改写成一个整十、整百、整千的数与一个数的和,再应用乘法分配律可以使计算简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