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玩教具为载体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河南省济源市天坛路幼儿园李欢欢【摘要】玩教具如何才能在幼儿数学教育中发挥它的有效性?首先,要转变对教具的理解,一是要从单一“学具”“玩具”涉及到全部“教育资源”;二是要从只是注重“显在教具”到同时注重“潜在教具”。其次,要让幼儿体验到两种感觉:一要有愉悦感;二要有成就感;最后,在教学中要紧密联系幼儿的实际,从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效的情境、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引导幼儿有效的自主探索,让幼儿从中体验数学的“生活”之味、感受数学的“抽象”之趣、享受学习的“成功”之乐。【关键词】周围环境;教育资源;游戏;幼儿数学教育;有效性;玩教具怎样才能在幼儿数学教育中发挥它的有效性呢?我个人认为,至少要让幼儿体验到两种感觉:一要有愉悦感;二要有成就感。也就是说,幼儿从这一个活动中首先要感到玩教具带给他的乐趣,通过玩教具的使用使他们开心,只有开心了,脑筋才愿意动并动起来;其次操作完玩教具之后又要切实从中学到了点什么,要有收获,这样幼儿才会觉得学有所值,从而期待下一次数学活动的到来。试想,如此良性循环,我们的数学教学怎么会枯燥?又怎么会无效呢?那么,怎样才能让玩教具在幼儿数学教育中发挥它的有效性呢?我认为这就要做到以下几点:一、从周围环境出发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陈鹤琴先生说过:“儿童教育要取得较大的效益,必须优化环境。”《纲要》总则中也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幼儿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幼儿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可见,环境这一教育因素的重要性。在数学教学实践中如何利用环境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得先转变对玩教具的理解。一是要从单一“学具”“玩具”涉及到全部“教育资源”;二是要从只是注重“显在教具”到同时注重“潜在教具”。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要使幼儿园的每一处环境都会“说话”的原因。首先,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园内的环境进行数学教育。如:精美的墙壁上有几朵小花?它们有什么不同?再如:玩具有几个大的?几个小的?等,让幼儿在现有的环境内自然而然的进行数学学习;其次,幼儿接触最多的环境是教室,如何发挥这一环境的教育功能?这就要求我们在布置墙面时,不仅要讲究艺术性,而且要考虑幼儿的兴趣点,墙饰不仅是装饰品,更要有教育价值。如:主题墙上的“我的小手真能干”,我们只布置一个主题框架,然后让幼儿通过折、撕、捏、染等方式动手制作海底的动物并对其进行有规律的排队等活动,不仅增进了幼儿间的相互学习,而且还在潜移默化中对所学习的数学知识进行了运用。由此可见,我们只要抓住环境中的有效资源对幼儿进行数学教育,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二、从区域活动出发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幼儿园中开展了丰富的区域活动。如:小银行、小商店、计算角等,这些区域的开展不仅可以有效地发展幼儿动手能力、思维能力,而且还可以最大限度的满足幼儿的需求,从中学习、生活,建构自我,幼儿很多知识的习得都是通过这些区域活动来实现的。如:在计算角里放些数字卡片、圆点卡1片、数字转盘、各种眼见得何图形等,这些都为幼儿练习数数、计算提供了机会和条件。三、从游戏出发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游戏是幼儿的天性,也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因此,游戏能很好的调动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如:学习“7”以内相邻数。孩子们在游戏中,利用玩具帮助小动物造新房,搬新家,在整个游戏的过程中幼儿非常投入,等房子造好了,他们对相邻数的要领也就有了感性认识,幼儿们不仅利用游戏材料做出了成果,体会到成功的快乐,而且也是抽象的数学变得生动、有趣,这就是游戏神奇的奥秘。四、从教育教学出发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使幼儿在数学上有提高,有进步,有收获。它既关注幼儿当前的发展,又关注幼儿未来的发展,可持续发展。要实现有效教学,提高数学的教学效果,就必须引导幼儿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教师不仅要研究教学方法,还要研究幼儿的学习方法。凡是幼儿自己能学会的,就应该创造条件让幼儿自己学;,凡是幼儿能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