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信息素养培养创新能力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总目标是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适应当今和未来社会的要求,我认为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做起。1、转变教育观念增强信息意识在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育教学过程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教育理论、教育思想体系的变革,具体到教师个体是教育观念的转变,教师应该认识到,教育不应该仅仅是训练和灌输的工具,它应该是发展认知的手段。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使学生真正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和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教师应成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学生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2、营造良好的信息技术学习氛围一方面在各学科整合中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另一方面在社会生活和交流交往中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中学生不但参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环境保护等社会活动日益增多,而且,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中学生在参与课程建设和开发活动中,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日益密切,学生的社会生活面临着重新建构,其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问题活动”将成为学生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在这些源于生活或贴近生活的“问题活动”中,信息技术的运用将实现学生个体与社会信息的重组与统一。3、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创新能力首先、在进行信息技术课程综合设计时,教师要充分挖掘能培养与训练学生创新能力方面的内容,提出恰当的信息技术综合设计课题,启发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使学生逐步养成独立获取知识和创造性地运用知识的习惯。其次、在课堂教学中,努力营造宽松、积极、探索、创造性的课堂气氛,鼓励学生树立“尝试创新”的意识,强调在课堂上,只要敢于参与,就是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