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符号能简单明了地表示事物禁止机动车通行禁止向左转弯限制轴重标志用符号可避免由于外形不同引起的混乱AZeit(德文)Temps(法文)Time(英文)时间(中文)(日文)都用t来表示用符号可避免表达的文字语言不同而引起的混乱使用地球仪、细胞模型图、眼球模型图等模型,是因为这些模型常常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观察到的事物。细胞分裂、分化过程物质密度/Kg.m-3铅铜纯铁11.3×1038.9×1037.9×103一幅图一条曲线一段动画一张表格都是一个模型RUI一个公式一幅图一张表计算机图像复杂对象的示意复杂过程的示意模型家族大小上可以表示很大的事物也可以表示很小的事物形状上形象具体而逼真高度概括成抽象1、电解水生成了新的物质,该过程是一个化学变化(或化学反应)过程。2、水由水分子构成,氢气由氢分子构成,氧气由氧分子构成。该过程说明分子可分,也就意味着分子由比分子更小的微粒构成,这种比分子更小的微粒我们称之为原子(atom)。我们用模型来表示原子构成分子。水分子模型水的汽化水的电解用模型的方法表示右图两种变化,他们有什么区别呢?水的汽化水分子之间的距离变大.物理变化水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没有变成新的分子.通电重新组合水分子氧原子氢原子氧分子氢分子从上述水分解过程的模型你能说出多少相关的信息?1、分子由原子构成.2、水电解是一个化学变化过程3、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分子可以分成更小的原子.4、在化学变化过程原子不能再分,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5、水电解时,水分子变成了氢分子和氧分子,它们不再保持水的化学性质。可见,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地球上的物质通常由分子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物质不仅仅由分子构成,有些物质由原子直接构成,如金属就是由金属原子直接构成的。原子结构模型是科学家根据自己的认识,对原子结构的形象描摹。一种模型代表了人类对原子结构认识的一个阶段。人类认识原子的历史是漫长的,也是无止境的。下面介绍的几种原子结构模型简明形象地表示出了人类对原子结构认识逐步深化的演变过程。为了探索原子内部结构,科学家们进行了无数的实验。他们用原子模型来表示原子,并通过实验来不断地修正模型。1.道尔顿原子模型(1803年)3.卢瑟福原子模型(1911年)2.汤姆生原子模型(1904年)4.玻尔原子模型(1913年)5.电子云模型(1927年—1935年)实心球模型西瓜模型行星绕太阳模型分层模型电子云模型一切物质都是由最小的不能再分的粒子——原子构成。原子模型:原子是坚实的、不可再分的实心球。近代科学原子论英国化学家道尔顿(J.Dalton,1766~1844)原子并不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汤姆生发现了电子(1897年)电子是种带负电、有一定质量的微粒,普遍存在于各种原子之中。汤姆生原子模型:原子是一个平均分布着正电荷的粒子,其中镶嵌着许多电子,中和了电荷,从而形成了中性原子。英国物理学家汤姆生(J.J.Thomson,1856~1940)卢瑟福和他的助手做了著名α粒子散射实验英国科学家卢瑟福(E.Rutherford,1871~1937)卢瑟福和他的助手做了著名α粒子散射实验。1909年卢瑟福指导他的两个学生(盖革与马斯登)在曼彻斯特大学做了著名实验:用α粒子去轰击金箔,大多数粒子都直接穿过金箔,少数只产生很小的偏转,然而的极少数的粒子会反弹回去.卢瑟福说:“好象你用一炮弹去轰击一张薄纸,而炮弹返回把你打中.”他对这一实验结果的解释是:α粒子可能被质量很大但体积很小的核碰撞回来,原子核带正电荷,位于原子的中心.卢瑟福原子模型(又称行星原子模型):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原子核的质量几乎等于原子的全部质量,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绕核做高速运动。就像行星环绕太阳运转一样。根据实验,卢瑟福在1911年提出原子有核模型。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的一定轨道上分层绕核做高速的圆周运动。丹麦物理学家玻尔(N.Bohr,1885~1962)原子是由一个居中心的带正电荷的原子核与带负电荷的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与核外电子所带的负电荷总数相等,电性相反。电子在原子核外作高速运动,整个原子呈电中性。原子核是由质子(protn)和中子(neutron)构成揭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