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第四单元第16课警句厚德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旧唐书·魏徵传》“九•一八”事件让中国人蒙上屈辱,日本侵略东三省,日军仅一万人,东北军二十几万人,国民党却采取“不抵抗政策、力避冲突”的军令,导致东三省仅仅几个月就失去了主权,3000万百姓流亡失所。国民党反动政府于1934年派亲日分子黄郛(fú)乞求和平,遭到日本的拒绝。日军深入华北,悲观失望的气氛笼罩着上层社会。民族的自尊心与自信力,既已荡焉无存,不待外侮之来。国家固早已濒于精神幻灭之域。——1934.8.27《大公报》社评1、了解驳论文的有关知识。2、理清文章的思路,体会本文直接反驳和间接反驳相结合的特点。3、体会鲁迅先生的忧患意识和爱国精神。1.议论文从论证方式看,一般可分为立论和驳论两种。驳论,是就一定的事件或问题发表议论,批驳片面的,错误的,甚至反动的见解或主张。2.一般结构:(1)指出错误论点、论据或论证(树靶子)(2)批驳错误论点、论据或论证(打靶子)(3)指明错误的实质或危害(打倒靶子)驳论文相关常识3.一般说来,批驳对方的论点主要有三种方式。一是驳论点。二是驳论据。三是驳论证。鲁迅,原名周树人,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小说集《呐喊》《彷徨》《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选自《且介亭杂文》走近作者你能读准红体字的读音吗?检查预习,掌握字词玄虚()诓骗()慨叹()搽粉()污蔑()省悟()前仆后继()前赴后继(fù)xuánkǎikuāngchámièpūxǐng自学指导一:请同学们自由放声朗读课文,并试着回答下列问题:1.在文首找到敌方的悲观的论调是什么?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2.对方的依据是什么?信地、信物,信国联,一味的求神拜佛、怀古伤今。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从公开的文字上看起来:两年以前,我们总自夸着“地大物博”,是事实;不久就不再自夸了,只希望着国联,也是事实;现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却也是事实。于是有人慨叹曰: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引用蒋介石的演讲,东北主权沦陷,极具讽刺性。蒋介石:“我中华地大物博,人口众多。””蒋介石在“九一八”事件发生后也发表演讲:“忍辱含愤,暂取逆来顺受态度,以待国联公理自判决”。自学指导二:•请同学研读课文第3-5自然段,思考作者是怎样批驳“中国人失掉自信力”这种错误论调的?重点研读,理清(论证)思路温馨提示:1.独立思考,圈点勾画2.小组合作,互通有无3.班内分享,一展风采自夸“地大物博”希望国联求神拜佛“中国人”失掉他信力发展自欺力论据不能证明其论点(驳论证)是信“地”信“物”是“他信”是“自欺”以偏概全重点研读,理清(论证)思路•“自欺”也并非现在的新东西,现在只不过是见其明显,笼罩了一切罢了。然而,在这笼罩下,我们有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广大的中国人民过渡自然论证缜密感情分明对比呼应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自古以来:埋头苦干的人,拼命硬干的人,为民请命的人,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如今:也何尝少呢?有确信,不自欺正面立论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就是诬蔑!重点研读,理清(论证)思路正义与邪恶、文明与野蛮、和平与暴力被定格在那段屈辱的历史中!今天的我们,要做民族的脊梁!自学指导三:•联系全文,辨析文中“中国人”的含义。(书后研讨与练习二)“中国人”的含义温馨提示:1.独立思考,圈点勾画2.小组合作,互通有无3.班内分享,一展风采文中的“中国人”有三个含义:提示:A、国民党反动统治者及其御用文人;B、大部分爱国的人民;C、所有中国人。1、于是有人慨叹: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2、假使这也算一种“信”,那也只能说中国人曾经有过“他信力”。3、然而,在这笼罩之下,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4、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5、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中国人”的含义BACBA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敌论点反驳结论树靶子: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一部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