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教育者应该懂得静静的等待VIP免费

教育者应该懂得静静的等待_第1页
1/3
教育者应该懂得静静的等待_第2页
2/3
教育者应该懂得静静的等待_第3页
3/3
教育者应该懂得静静的等待,慢慢的渗透(龚志华)转载▼“真正的教育,绝不仅仅是讲道理、传授知识,更不仅仅是开发孩子的智力,而是把自己精神的能量传递给孩子,维护孩子的心力,让他成为一个内心强大的人,一个能承担后果、应对变故、改善自身和环境的人。”初翻阅这本书,让我感兴趣的除了震撼的标题——“教育是没有用的”,还有开篇的这段话。沉静下来,我读着它,如同和一位师长对话。本书的作者,我国教育专家林格,为探究中国教育内涵发展与突破之路,用了十年时间进行教育新探——他踏遍了全国将近1000个县,走进1200所学校,拜访了400余位教育专家。在书中,他通过例举诸多教育试点的成功案例,阐述教育不能迷恋教育技术的观点。林格先生经过大量的研究证明,细节末梢和教育技巧上的创新已经不足以缓解目前的全民教育焦虑,真正需要创新的是教育观念他呼唤教育者能够尽量减少干预和一厢情愿的规划。作为一名从教二十年的教育工作者,怀着对教育的使命感和敬畏心,反复捧读这本书,不由得怦然心动。回想自己从事教学工作和教研工作的实践经历,思绪如丝如絮般纷纷扬扬,牵动我这颗为实现教育理想而搏动的心,欲罢不能。观点一教育不是摁着牛头吃草——教师应不惜一切代价保护孩子学习的主动性涉足如今的教育现状,真有些“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尴尬。教师明明知道此路有“虎”,可又找不到通幽的“山道”,只好硬着头皮往前冲。于是教师和同学便“望虎兴叹”。“老虎”打不死,还累得自己浑身是伤。究其原因是因为教育者喜欢“摁着牛头吃草”,“闭着眼睛打虎”。一厢情愿地训练“牛嘴”要张开多少度、如何吃草,岂不知“吃草”是牛的本能!正如,一个人天生就具有学习的本性,人人都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说话,学会了走路,学会了与人交流。可是面对学校教育,许多孩子怎么就苦不堪言呢?这就是教育方法问题了一味“灌输”,把“草”一起往“牛嘴”里塞,这不是对孩子学习本能性的蔑视吗?他们被动的学习,被动的接受知识,久而久之,便逐渐失去了这种本性,丧失了原有的学习热情。怎样把知识变成孩子内心渴望的青草,是所有教育者期待解决的问题。我国著名特级教师贾志敏老师说:“成功的教育应该是无痕的。一旦成人摆出教育者的架势,居高临下,盛气凌人,要求孩子如此,不准孩子那般,其时,双方就处于不平等的地位。被教育者往往会产生逆反心理和抵触情绪。这样的教育,必然会以失败而告终。让孩子在宽松、愉悦、无拘无束的状态下,给他讲一则美丽的故事,剖析一个动人的事例,告知一条感人的新闻,以启迪孩子的智慧,点燃他心中的火花,激发他强烈的求知欲望,让他自己明理,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贾志敏老师这段话巧妙地告诫我们教育工作“无招胜有招”的深奥哲理。值得我们好好推敲,细细琢磨。观点二教育不靠吹胡子瞪眼——教师应自觉自动地让自己的内心柔软起来前不久刚结束的省骨干教师培训班上,我讲到教师在教学中扮演的角色时,播放了班得瑞的乐曲《童年》。当宛如天籁的乐声在会场回转时,我见到两百余名骨干教师眼睛里闪烁着明净的孩子般的晶亮的光泽。这是一首让人很容易回想过去的曲子,我仿佛看到教师们尘封的记忆随着婉约、清幽的乐声慢慢拉开帷幕,沉浸在美好的回忆中。美丽的音乐让大家的心柔软起来。是的,每位老师都应该是一首柔软的乐曲。林格先生在书中写道,“要孩子的心灵乐于依靠,教育者应有一个美德,那就是——让自己的心变得柔软起来。因为,只有自己的内心变得柔弱了,才能缩小孩子的心灵与你的心灵之间的距离,才能把话说到孩子的心里去。”曾见过,教师训斥犯错孩子的声色俱厉;曾见过,教师讥讽咬笔孩子的怒目圆睁;曾见过,教师厌恶调皮孩子的冰冷面孔……他们的言语、声形中流露的是霸气、煞气和怒气,哪里看得见一点柔软的影子。于是乎,孩子的创新意识、童贞童趣消逝殆尽,取而代之的是怯懦、自卑与盲从。惊呼,教育的希望何在?北京师范大学肖川博士在《教育就是服务》中指出,教师应将“教育就是服务”的观念落实到日常的课堂教学之中,尽可能地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机会,让学生更多地体验到被人关注,被人爱护的温暖...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教育者应该懂得静静的等待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