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两极分化的分析及对策八年级王学良初中阶段,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一种奇怪”的现象,不少学生在初一时各方面表现都还令人满意,甚至优秀,而一旦到了初二,则有了明显的变化,成绩明显下降,思想开始复杂,不少行为变得不可理喻。从初一到初二,仅仅一年时间,学生们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大的鲜明的反差?我们习惯于把这种现象称之为“初二现象”。面对初二的学生,教师特别是班主任老师,不仅要关注他们学习状况,更要关注他们的心理、思想、人际交往等方面的状况,及时了解关心学生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引导和帮助学生让学生顺利度过“初二”这个各方面突变的阶段。一、“初二现象”的主要表现:1.情绪极不稳定。中学生的情绪中有很大的幻想和冲动成分,自控能力较差,在受到外界刺激比如老师严厉的批评、学生嘲讽及遇到挫折时,会导致情绪剧烈反应,情绪不稳定,不少学生在这一时期性格变得暴躁、内向、或冷淡。2.逆反心理突出。处于青春期的学生对老师、家长的批评不再一味虚心接受,开始反驳、顶撞,甚至嘲笑师长,越是父母、老师不让做的事,他们越起劲,一定要“对着干”;有的学生不管父母说什么都不听,动不动就保持缄默、或把房门一关甚至离家出走等,衣服鞋帽也讲究品牌。针对目前八年级学生存在的两级分化问题提出如下看法:1、“亲其师信其道”,老师首先做到以身示范,关心学生,鼓励学生,在本学科上集中精力引导学生,使学生对本学科产生兴趣,不断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2、爱护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尊重他们的自尊心,要多鼓励,不要动辄批评,批评也要考虑场合,特别是要与事实相符。3、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学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认识过程,认识过程的主体是学生,学习效果的好坏,主要看学生的积极性调动得如何,知识主要是学会的,教是为了更好地学。如何使学生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即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应不断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来端正学生的动机。4、注重学生“思想辅差”。课堂多关注差生,课后常关注其思想做到课上与课下想结合。5、课堂之中加大学生的参与互动的力度,让学生参与到课堂的学习中去,做好“兵教兵”工作,将班级优生与学困生结起对子。6、及时发现学生的进步点,及时鼓励,做好学生的评价工作。7、编好学案,从基础抓起,课堂之中做达到效率最大化。会上大家讨论热烈,纷纷献言献策。可以说:本次会议的召开使所有八年级主课老师认清了目前学生中存在的问题,为下一步的教学工作中减少两极分化现象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更为明年的毕业班教学做好了充分的准备。那么,怎样避免这种两极分化的现象,使孩子的成绩稳步向前呢?初二的几次大考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到了初二第一学期,学生之间的的差距才刚刚形成,要能在这个时候及时发现,并加以补救,效果是最好的。初二上学期的期末考试就是对这种差距的初步检测。如果在初二的期末的考试成绩很优异,说明只需要保持这种学习状态就很好了。如果在这次期末考试成绩不理想,就会打击到孩子的自信心,对学习产生惧怕心理,恶心循环,以至在以后的学习中也进入不了学习状态。这时再发现孩子的不足之后才赶紧对学习查漏补缺,是不是稍微有点亡羊补牢?为什么不在丢掉第一只羊之前就把“羊圈”补好呢?所以一定在期末考试之前就做好准备。那么应该怎么做呢?避免一个错误多次出现家长们可能在孩子平时的测试中发现,有些错误在第一次考试中犯了,在第二次考试中又再次重犯,甚至反复多次。这等于是将错误重复练习了好几遍,这对孩子的学习是背道而驰的。抓住重点难点还有我们注意到一些有经验的老教师在考试前总是会给学生划出一些重点让多做练习。这是因为历年的期末考试考查的知识点都比较一致,教得久了考得多了自然就能抓住考查的大概内容。可见要想考得好,就要抓住这些重点难点并一一掌握。多做附加题练习接着我们也可能发现,考试中可能有的孩子只有一道题没有解答出来,结果考试分数却跟别的同学差了好多分,为什么呢?问题就出在可能是那道附加题没有做出来,附加题难度较大分值也占很大比例,所以就拉开了很大距离。可见考试之前多做这些附加题的练习是很必要的。注重考试步骤细节还有就是一些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