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学科电子备课教学案第1课课题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间主备教师杨娇授课教师杨娇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作家作品;体会课文写景的精妙;把握作品主题。过程与方法:反复朗读课文,理清层次;结合自身实际,用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他人的成长足迹,联系自我实际,思考自己如何走好成长途中的每一步。教学重难点1.要求学生掌握本文的写景方法;2.品读课文,体会作者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生活;3.通过对比理解作者蕴涵于文中的思想感情。教学准备3课时教学方法谈话法、讨论法教学过程教师教学活动学生学习活动教学主见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作家作品简介二、感知文本速读课文,划出生字词,然后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自行解决,比一比谁学得又好又快。1.指名读。2.质疑答疑:齐读课文,思考:(1)本文课题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你从这个题目得到了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代表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朝花”喻童年美好的生活,“拾”喻回忆往事。脑髓(suǐ)注:《朝花夕拾》收录的都是回忆早年生活的文章。哪些信息?(2)找出写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部分的起止。(追问:第9自然段在文中有何作用?)(3)作者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中的生活如何?请分别用一个词概括。三、课堂小结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2.选择你最喜欢的一两段读给大家听,争取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第二课时一、情境引入二、精读文本(一)速读1—8段,思考:1.“乐园”如何理解?在(1—8)段中有何作用?2.围绕“乐园”二字,作者从哪三方面去写?请简要概括。提示:“我的乐园”“乐”表现在哪?(二)品读第2自然段1.划出本段中心句,“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中哪个内容是强调的重点?2.作者详写了泥墙根一带的哪四件趣事?(三)跳读课文1.插叙美女蛇的故事跟写百草园有关吗?2.画出捕鸟经过的一系列动词,体会一下“我”当时的心情。三、课堂小结思考:“似乎”“确凿”是否矛盾?乐园:总领下文。百草园春夏秋的景色和趣事;(2)美女蛇的故事;(3-6)雪地捕鸟。(7-8)讨论:中心句:“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周围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当堂训练:用“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的句式写写我们的校园。四件趣事:翻蜈蚣按斑蝥拔何首乌摘覆盆子美女蛇的故事衬托出百草园的神秘,丰富了百草园的“乐园”情三味书屋不完全是乏味的,折腊梅,寻蝉蜕等都是非常有趣的,可见乏味之中也有乐趣。(童趣)多角度写景方法教学:抓住景物的特点;视觉、触觉、听觉、味觉;由整体到局部、由低到高、由高专项训练:自己写一段话,叙述一件事情的经过,注意动词的使用。第三课时一、情境引入本节课让我们随鲁迅先生一起走进三味书屋,回味他在三味书屋中的生活。二、精读文本(一)品读10—24段,思考:作者选取哪四个生活片段来写三味书屋的生活?讨论:你想去三味书屋念书吗?谈谈你的原因。(二)细读课文,联系前后两部分,讨论:这篇文章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下面三种说法可供参考。(课后练习一)三、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四、拓展训练你喜欢百草园还是更喜欢三味书屋?趣心情:兴奋、激动补充课外知识:三味书屋中的“三味”如何理解?即“读经味如稻粱,读史味如肴馔,读诸子百家味如醯醢”可见书屋主人是乐学博学之人。到低、由静景到动景、由动物到植物等。板书设计景物百草园美女蛇的故事乐园↓捕鸟三味书屋:提问、玩耍、读书、偷描教学反思鲁迅的文章本来就比较难懂,加上篇幅长,在教学中首先要让学生克服畏难思想,轻松学习。从题目入手理清文章结构,然后将难点各个击破。但是在第二段教学时条理不够清晰,导致学生理解不够透彻,需加强自身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