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中的情与景明代胡应麟《诗薮》中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宋代范希文《对床夜话》中说:“景无情不发,情无景不生……化景物为情思。”清代王夫之《姜斋诗话》中更明确提出了景语与情语的概念并提到二者的关系:“不能入景语,又何能情语耶?”“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神于诗者,妙合无垠。巧者则有情中景,景中情。”而王国维则更在《人间词话》中明确指出:“一切景语皆情语。”古人早就注意到了诗中景与情的关系。近两年来,高考语文试卷中古诗鉴赏试题频频出现考查古诗中写到了怎样的景,这种景抒发了怎样的情一类的考题。:如2007年北京卷第12题对苏轼《望江南》这首词设题:“请从情和景的角度对这一首词作赏析。”2007年上海卷第16题“就作品中的画线句,联系上下片内容,从情与景关系的角度,写一段鉴赏文字。”2008年天津卷第16题考查王维的《山居即事》的后两句诗“写出了怎样的景与情?”2008年山东卷第14题第一问“上阙的景物描写是如何表现无奈之情的,请作简要分析。”2009年江西卷第14题第二问:前人认为司空曙《喜外弟卢纶见宿》的颔联“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两句为全诗动人处,请从情景关系的角度分析其独到之处。2011年全国新课标卷第9题考查周朴的《春日秦国怀古》设题为:“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近两年来,高考语文试卷中古诗鉴赏试题频频出现考查古诗中写到了怎样的景,这种景抒发了怎样的情一类的考题。:在鉴赏分析情与景的关系时,总是被一批“□景□情”的“专业术语”蒙住了。出现频率最高的有这样一些:借景抒情、寓情于景、融情于景、化情入景、触景生情、以景显情、以景衬情、缘情设景、因情设景、情景交融、景中含情等。情与景的关系术语高考常见题型答题指导忆江南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这首词主要运用什么方法来抒发作者对江南的追忆?①这首词运用借景抒情来抒发作者对江南的追忆。②诗人白居易借助于“红胜火”的“江花”和“绿如蓝”的“江水”,③表达出对江南水乡的魂牵梦绕、久久不忘。[题型——情景关系类]送元二使安西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请从抒情手法的角度分析诗中一二两句。①诗中一二两句使用的是借景抒情的手法。②借“朝雨”“杨柳”之景③烘托出诗人送别友人时环境的凄冷,增添了浓厚的离别、留恋之情。借景抒情类诗歌鉴赏题解题步骤:1、明确手法(情和景的关系)2、列举景物(意象)3、这些景物共同营造了……的氛围(气氛、意境)4、抒发了作者……的情感葛溪驿——王安石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来照秋床。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列举景物:分析氛围:抒发情感:例题展示一(07四川):缺月、孤灯、风露、鸣蝉、半黄的疏桐等衰残、凄凉的秋景筛选景物,注意景物本身的特点抒写了作者的旅愁乡思以及烦乱心境。列举景物:分析氛围:抒发情感:例题展示二07全国Ⅱ新晴野望——王维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注)。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注:尘垢:尘埃。开阔的原野、明净的空气、河边渡头、城门楼、村边的绿树,银白色的河水、青翠的峰峦、初夏田间的农忙情景。清新明净、秀丽、明朗爱自然、爱田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抓描写景物的修饰性词语。(注意画面的色调)组织答案步骤:1、列举景物,分析、概括景物的共同特征;(表述中间一般要体现出写景所用到的表现手法)2、写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思想。鉴赏思维切入点:1、筛选景物,注意景物本身的特点;2、抓描写景物的修饰性词语。(注意画面的色调)情与景关系题思路:关系+内容+气氛+情感步骤:(关系)描写……营造……表达……(2008年高考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画堂春秦观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捻①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注】①捻(niǎn):持取,捻弄上阙的景物描写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