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作者简介:司马迁,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10岁开始学习古文书传,20岁时从京师长安南下漫游,所到之处考察风俗,采集传说。后来做官,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获罪下狱,受腐刑。出狱后任中书令,继续发愤著书,终于完成了《史记》的撰写。简介背景:故事发生在战国末期,当时有齐、楚、燕、韩、赵、魏、秦七个国家并存。秦国最强大,要统一中国,不断向其它六国进攻。赵国紧邻秦国,是一个比较弱的国家,常受到秦国的侵略。1.“将”的读音有(jiāngjiàng),这里应读(),“将”指()。2.“相”的读音有(xiāngxiàng),这里应读(),“相”指()。3.“和”的读音有(héhuòhuó),这里应读(),既然讲“和”,说明他们原来()。我会选:jiàng不和廉颇xiàng蔺相如hé学习要求:1.理解课文内容,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给每个故事加小标题。2.感悟蔺相如为了国家利益,对敌人不畏强暴、机智勇敢和对朋友胸怀宽广,忍辱退让的好品质,从中受到启示和教育。3.讲述《将相和》的故事。4.学习本文的写作方法。思考练习1:1.课文第一个故事的小标题是()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秦王想拿15座城池换赵王的完璧归赵蔺相如识破秦王换城是假夺宝是真的和氏璧阴谋,智斗秦王蔺相如成功护宝回国2.课文第二个故事的小标题是()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渑池之会秦王约赵王在渑池相会,想借机侮辱赵王秦王要赵王鼓瑟,蔺相如要秦王为为赵王击缶秦王没占到便宜,但也不敢轻举妄动,只好放赵王回去3.课文第三个故事的小标题是()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负荆请罪蔺相如职位比廉颇高,廉颇为了赵国利益不和廉颇发生矛盾,蔺相如在路上遇见廉颇主动避让廉颇;廉颇知道真相后,背上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蔺相如和廉颇成了好朋友很不服气思考练习2:你认为蔺相如是怎样的人?你认为廉颇是怎样的人?从课文中找出相关句子,写下你的感悟。“我愿意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如果秦王真的拿十五座城来换,我就把璧交给他;如果他不肯交出十五座城,我一定把璧完好无缺地送回来。”体会:这是语言描写,表现了蔺相如勇敢、机智。蔺相如看这情形,知道秦王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就上前一步,说:“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体会:这是语言描写,表现了蔺相如足智多谋、随机应变。蔺相如捧着璧,立即往后退了几步,靠着柱子站定,他慷慨激昂地说:“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个城,所以把和氏璧拿了回来。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体会:这是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和语言描写,表现了蔺相如勇敢,临危不惧。到了举行典礼那一天,蔺相如进宫见了秦王,理直气壮地说:“和氏璧已经送回赵国去了。您如果有诚意的话,先把十五个城交给我国,我国马上派人把和氏璧送来,绝不失信。如果您杀了我,那天下的人都知道秦国是不讲信用的!”秦王没有办法,只得客客气气地把蔺相如送回国。体会:这是神态描写、语言描写,表现了蔺相如勇敢、足智多谋。瑟缶廉颇很不服气,他对别人说:“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他蔺相如凭什么比我的职位还高!如果我见到他,一定对他不客气。”体会:这是语言描写,表现出廉颇居功自傲、蛮横无理的性格。负荆请罪拓展延伸1.蔺相如和廉颇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你更喜欢谁?为什么?2.文中这三个故事的顺序能否颠倒?为什么?3.讲述“将相和”的故事。1.推荐阅读:既然将相和同心协力保卫赵国,最终赵国为什么还是被秦国灭亡了?隐形的翅膀.mp32.摘抄:抄写本课四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