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农民收入的现状分析成因及增收采取的措施农夫收入的现状分析成因及增收实行的措施近年来,各级政府为了农业增效,农夫增收,实行了很多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快农业产业结构和种植业品种结构的调整,但农夫收入总体上增长还是比较缓慢,甚至还有下滑的趋势。最近,我们结合本地的实际进行了调研,并提出一些探究性的粗浅建议。一、农夫收入的现状分析现阶段,农夫收入现状可概括为:种植农作物的主业收入比例逐第1页共12页步缩小,养殖业等副业收入徘徊不前,农夫外出打工就业的非农业收入已成为主要来源,且比例日渐增大。农夫收入总体上比较低,非农收入存在较大的不稳定性,以纯农户为主的农村低收入群体正不断壮大。首先,以种植农作物为主取得的收入曾一度是农夫的主要收入来源,随着农业资源和传统农产品的约束,绝大多数农夫种植的作物仍是附加值低的大宗农产品,成本的居高不下,价格不断走低,时有“增产而不增收”的现象出现,依据我们调查测算,正常年景下,种植一亩地小麦、水稻(一年两季)成本高达元(不含人工),其中第2页共12页种子成本小麦20元,水稻18元,合计38元,化肥成本小麦46元,水稻70元,计116元,稻麦两季农药成本40元,机耕费每季40元计80元,收割两季80元,排灌费30元,农膜等协助农资20元,农业税及附加元,基本水费及水资源费18元,组长工资等其它费用30元。水稻和小麦常产合计在750公斤左右(水稻500公斤,小麦250公斤),按平均粮价1元/公斤计算,亩均年收入在750元左右,假如除去自留口粮,农夫从田里取得的收入微乎其微,稍有不慎便是“赔本买卖”,遇有荒年灾难,那自然“赔”多和“赔”少的问题。其次,农夫养殖业等副业收入徘徊不前。就本地而言,养殖仅限于淡第3页共12页水养殖和猪鸡鸭鹅等家禽养殖。它是农村农业收入的补充,正如民间所说的“副业不赚钱,零钱聚整钱”。随着近年来种养结构的调整,政府扶持和科技投入,“副业”收入较以前有较大提高,一些养殖业如我镇的养鹅业已形成区域特色,但由于其科技要求高,受环境及市场因素的制约,其收入稳定性差,有些农户由于缺乏科学饲养,导致“血本无归”。如我镇的友好村余存杰农户,曾先后养殖过水产、猪等副业,并小具规模养猪已达XX年,高峰期存栏在100头以上,但缺乏科学饲养,加之市场因素使其负债已达10万元,开建村农夫刘涛状况一样,养猪、养野鸡、水产等最终除了一间间破猪舍外,所得第4页共12页的只有10多万元的债务。因此除了部分取得了较高收入的养殖业户拉高了当地平均收入水平外,整体的养殖业农户收入不见长,出现徘徊局面。第三,非农业收入已成为农夫收入的主要来源,农夫收入来源呈多元化格局已形成。依据我们对本镇好中差三个村的12户农夫收入来源结构调查分析,种粮收入仅占人均总收入的14%左右,副业占16%左右,非农收入占70%(其中瓦木工收入51%妇女从事玩具加工12%,其它占7%),由此可见,农村劳动力非农产业转移已成趋势,“转移”应成为农夫增收的关键词,但是就目前来看,农夫的文化第5页共12页素养和非农劳动技能的缺乏,就业面被限在一些手工体力工作和简洁的操作等很小的范围内,还有受打零工及季工的制约,非农收入特殊是打工收入存在较大的不稳定性,且工资性收入难以得到较快的增长。综上分析,现阶段农夫收入来源显多元化格局,但实际收入水平普遍较低,农夫就业对土地依存度依旧较高,这就不难解读出农夫收入增长缓慢甚至出现下滑趋势的根由。二、农夫农业收入下降成因分析一是由于过去的经济体制不合理,农业生产与农产品加工、流通第6页共12页等环节被割裂开来,农产品的增值收益回不到农业中去。粮食市场开放后,农产品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逐步回落,造成农业增产不增收。高成本费用的水费、种子、化肥和农机具及税费上缴无法在农产品增值收益中均衡负担,假如再算上劳动力投入,农业生产基本处于无利或亏损的状态。辛勤的劳动没有换来应有的收入,农业收益水平低于社会平均收益水平,从而挫伤了农夫生产的主动性,造成了大面积的农田抛荒,农业生产陷入农产品增收→价格下跌→收益下降→种植面积削减→价格回升→种植面积增加→农产品增收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