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捧空花盆的孩子》教学设计(2课时)王三奇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2.初步认识反问句,体会课文中反问句的语气。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4.使学生懂得诚实是一种美德,做诚实的人。教学重点:使学生从读书中受到有关诚实的教育。教学难点:初步认识反问句,理解课文中反问句的意思。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师:同学们,上节课老师为大家带来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说的是:从前有个国王,他从全国各地挑选出一些孩子,给他们每人发了一粒花籽,他根据孩子们种花的情况来挑选未来的国王。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这个小故事。故事的题目叫《手捧空花盆的孩子》(老师板书课题,学生跟着书空,齐读课题。)二、回顾课文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1、2自然段,下面哪位同学来把1、2段有感情的朗读一下呢?(PPT出示1、2段,学生朗读)师评价。三、细读课文,深入探究(一)听课文录音,提出疑问师:三个月的时间很快过去了,到底谁当上了未来的国王呢?现在我们就来听听这个故事吧!(PPT出示课文视频3-6段)(二)集体交流,消除疑问师:同学们,听完这个故事,我们想想国王最终有没有挑选出了一个合适的孩子当未来的国王?生:有。师:他就是-----手捧空花盆的这个孩子。【学生集体回答】师:那么,你是从哪儿知道的?生:(找并读课文)课文第5段:【课文PPT】“国王听了,高兴得笑起来。他说:“找到了!找到了!我就是要找一个诚实的孩子做国王,这个孩子就是你!””师:(大屏幕出示这段话,)我们大家都来做国王,一起读读这段话。此时的国王心情怎样?生:高兴!师:是啊,国王太兴奋了,他终于找到了未来的国王。那我们就一起带着高兴的心情来读这段话。生:(个别读;齐读课文)【★指导朗读:个别—挑战—男女—集体】师:同学们,国王为什么选择手捧空花盆的孩子来当未来的国王呢?生:诚实。师:你又是怎么知道他是个诚实的孩子呢?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课文PPT】(原来,国王发给孩子们的花籽是煮过的,怎么可能发芽、开花呢?)师:(大屏幕出示这段话),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生:国王把花籽都煮过了,不可能开花。师:那谁能把这个句子变成一句意思相同的不带问号的句子?生:国王发给孩子们的花籽都是煮过的,这样的花籽不可能发芽、开花。师:(大屏幕出示改过的陈述句)既然这两句话意思一样,那么是不是课文当中的句子也可以换成第二个?大家自己读一读,试一试。生:(练习读两个句子,体会不同的语气)生:老师,这两个句子不能换。因为课文中的问句读起来好像有点讽刺其他不诚实的孩子的意思,放在课文的结尾更合适。师:你说得好极了!让我们再一起来读读这个句子,体会一下老国王的意图。生:齐读课文结尾的反问句【课文】“国王发给孩子们的花籽是煮过的,怎么可能发芽、开花呢?”【★★指导朗读:个别—挑战—男女—集体】四、体会分析,感悟主旨师:老国王知道发给大家的花种都是煮过的,不可能开花,但是孩子们知道吗?生:(摇头)不知道。师:课文哪个段落可以看出孩子们不知道花籽是煮过的?生:(读课文)【课文】“三个月过去了,孩子们一起来到国王面前,一个个都捧着一盆花,有红的,有黄的,有白的,都很美丽。”师:孩子们都捧来了美丽的鲜花,想想这些孩子心情怎么样?生说:。。。。。。。师:看到这么多美丽的鲜花,国王肯定会很高兴。生:不高兴师:你是从哪里读出来的?生:【课文PPT】“国王看着鲜花和孩子们,皱起了眉头,一句话也不说。”PPT出示:“国王看着鲜花和孩子们,皱起了眉头,一句话也不说”师:想一想,此时此刻他的心情是怎样的呢?----【让学生再读,体会国王的不高兴。】生:。。。。。。师:【课文PPT】“他边走边看,忽然看见一个孩子手里捧着一个空花盆,低头站在那里,显得很伤心。”国王又会怎么做呢?请大家再读读书,同学交流一下。生:交流【课文】“国王走过去,问他:“孩子,你怎么捧着个空花盆呢?”师:孩子是怎么回答的呢?师:孩子为什么会哭起来?生:孩子说这句话的时候很伤心,很委屈,来读一读。生读,体会。。。【课文】“孩子哭起来,说:“我把花籽种在花盆里,每天用心浇水,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