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好逸恶劳的成语故事好逸恶劳的成语故事好逸恶劳的成语故事1成语说明:好:宠爱;逸:安闲;恶:厌烦;憎恨。贪图安逸;厌恶劳动。成语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郭玉传》:“其为疗也,有四难焉:自用意而不任臣,一难也;将身不谨,二难也;骨节不强,不能使药,三难也;好逸恶劳,四难也。”第1页共14页成语繁体:好逸惡勞成语简拼:HYWL成语注音:ㄏㄠˋ一ˋㄨˋㄠˊ常用程度:常用成语成语字数:四字成语感情色调:贬义成语成语用法:好逸恶劳联合式;作谓语;含贬义。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成语年头:古代成语第2页共14页成语正音:好,不能读作“hǎo”;恶,不能读作“è”。成语辨形:恶,不能写作“务”;逸,不能写作“怡”。成语辨析:见“好吃懒做”(386页)。近义词:游手好闲、好吃懒做反义词:不辞辛苦、旰食宵衣成语例子:岂古之人有所异哉?好逸恶劳,亦犹夫人之情也。(清黄宗羲《原君》)英语翻译:loveleisureandhatelabour日语翻译:安逸(あんいつ)をむさぼり,苦労(くろう)をいと第3页共14页う俄语翻译:люитьпрáзностьиненавиетьтру其他翻译:rechigneràlabesogneetpréférerl'oisiceté成语故事:东汉时期,太医郭玉医术很高超,常常手到病除,他为人仁义厚道,为穷苦百姓治病不遗余力,药到病除,为达官贵人治病常常不见效。汉和帝问他为什么会这样?郭玉回答达官贵人自做主见,看法不第4页共14页谦和,好逸恶劳,不愿协作治疗。好逸恶劳的成语故事2东汉和帝时,有一位太医,名叫郭玉。郭玉从小就跟着老师学习把脉和针灸,他医德高尚,治好了许多病人。当他给那些贫贱的人治病时,治愈率很高。但是当他给那些王孙贵族们治病的时候,却经常发生治不好的状况。有一次,汉和帝的一位贵人(嫔妃的称号)得了病,为了让郭玉给诊治,汉和帝就让这位贵人换上一般人的衣服,并且改换了地方,让郭玉去看病。第5页共14页郭玉不知道这个病人就是皇帝的贵人,他具体地询问了病情之后便按部就班地应用针灸疗法,一针就治好了她的`病。汉和帝特别惊奇,就问郭玉这是什么缘由。郭玉回答说:“用针灸治病,位置差一点儿也不行。当我给王公贵族们治病的时候,他们高高在上,我心里很胆怯。因此,使我在四个方面很犯难:一是我不能随意进行诊治;二是怕他们自己不留意,耽搁治疗;三是怕他们体质不好,不能用足够剂量的药;四是怕他们好逸恶劳。因此,他们虽然也是我治疗过的,但是有时候就不简单痊愈。”第6页共14页汉和帝听了,认为郭玉说得很有道理。后来,人们就用“好逸恶劳”来形容某人贪图安逸,厌恶劳动。逸,安逸;恶(wù),厌烦,憎恨。好逸恶劳的成语故事3hàoyìwùláo其为疗也,有四难焉:自用意而不任臣,一难也;将身不谨,二难也;骨节不强,不能使药,三难也;好逸恶劳,四难也。《后汉书·郭玉传》逸:安逸;恶:厌烦、憎恨。贪图安逸,厌恶劳动。第7页共14页作谓语、定语;指人贪图安逸东汉时期,太医郭玉医术很高超,常常手到病除,他为人仁义厚道,为穷苦百姓治病不遗余力,药到病除,为达官贵人治病常常不见效。汉和帝问他为什么会这样?郭玉回答达官贵人自做主见,看法不谦和,好逸恶劳,不愿协作治疗岂古之人有所异哉?好逸恶劳,亦犹夫人之情也。清·黄宗羲《原君》◎因为生产劳动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酷爱劳动第8页共14页是无产阶级的本色,而几千年来轻视体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者的恶习是旧的习惯势力,因此,必需批判好逸恶劳。◎你说这不是病?相较而言,得了这种"好逸恶劳症",那才是最可怕的。好逸恶劳的成语故事4:好逸恶劳:hàoyìwùláo: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方术列传.郭玉传》:“其为疗也,有四难焉:自用意而不任臣,一难也;将身不谨,二难也;骨节不强,不第9页共14页能使药,三难也;好逸恶劳,四难也。”:联合式;作谓语;含贬义;古代成语;含有贪图安适和厌恶劳动两方面意思,语义重,适用面广。:逸:安乐、安逸;恶:厌烦、厌恶。贪图安逸,厌恶劳动。:好吃懒做、不务正业、四体不勤、游手好闲、吊儿郎当、无所事事;:吃苦耐劳、不辞辛苦、旰食宵衣;东汉时期,和帝有一位名叫郭玉的太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