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试卷分析三十六中义教部刘枝一、背景分析这次数学试卷检测的范围应该说内容是非常全面的,难度有点大,有部分题超出了现行教材的教学范围,整体来说还是能够如实反映出学生的实际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二、整体情况分表一:检测要素分析考试人数40分以下40—59分60—69分70—79分80—89分90—100分61人47781322优秀率57%及格率82%表二:答卷分析ABCD人数百分率人数百分率人数百分率人数百分率一3252.5%914.7%46.5%1626%二4065.6%001524.6%69.8%三3659%001524.6%1016.4%四4167.2%58.2%58.2%1016.4%五5285.2%0046.5%58.2%六4268.9%34.9%58.2%1118%1、综合情况分析从表一看出,反映了本班学生的数学综合水平处于中等水平,两极分化较严重,57%的学生数学素养较好,都能在80分以上,而18%的学生不及格,并且有4名学生成绩在40分以内。优等生成绩较好,接近100分的学生比较多。2、学困生分析由于两所学校合并的原因,再加上地处城乡结合部,本班的学困生比较多,他们的基础知识掌握不好,教师尽可能让他们理解简单的数学知识,让他们切实掌握。少数学生基本不具备学数学的能力和方法了,只能靠模仿做几道简单的习题,还有一部分学生思维水平不是特别高,相对于优等生来说理解会慢点,不够灵活,但耐心讲解,他们也能掌握好。3、卷面分析本次试卷较往年,有如下改变:一是解决问题的难度有所提高,不仅涵盖了本册重点知识,并且有部分题是现行教材已经删掉的知识;二是注重了知识的全面考查和理解;三是知识的灵活性比较强,需要学生深入思考才能做出正确决择。三、试题具体分析1、学生答卷整体情况分析:从学生答题情况开看,还算可以。学生错误的主要原因是部分题目难度较大,学生对数量关系分析还不够清晰,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提高他们的认知水平,还需要一定解决能力的习题。2、细化分析:从试卷安排顺序逐步进行分析,以便科学合理的反映本班答题情况。题目一:填空。(20%)失分原因:一是知识点转化意识不强,如求半圆的周长和周长的一半,理解不透;二是对分数的倍比和具体数量的理解的混淆。今后教学要加强:一是知识形成的展开过程,更加重视直观教学;二是基础知识的回忆和理解;三是讲究策略和方法。题目二:判断。(5%)⒈考点:百分数的意义、比、圆周率概念、各种平面知识的关系等。⒉答题情况:几道习题应该不难,平时教学都有讲到过。3.今后教学:一是要加强概念的理解和知识点的落实;二是培养学生综合分析数学知识的能力。题目三:选择。(5%)⒈考点:分数百分数的知识特别全面并且灵活,还有位置和圆的知识。⒉答题情况:比较好。⒊失分原因:一是理解不到位;二是逆向思维能力不强;三是不会合理选择方法。⒋今后教学:一是加强知识的综合性;二是教会学生解决的策略和方法;三是扎实地理解有关概念。题目四:。计算(39%)相对于数学学科特点,计算能力的测查是必测项目。而计算离不开口算、递等式计算、解方程、文字题等。而文字题,从新教材来看,并不突出,课本中这种类型的习题根本找不到,但每比检测总有这样的习题存在,不得不重视。⒈考点:主要侧重于分数乘除法、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解方程、列式计算等;⒉答题情况:错误率最高的是第5小题的列式计算。3.今后教学:一是更加突出计算能力的教学,照准机会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安排一定的计算练习,形成较强的计算方法,二是平时教学也要适度增加一些文字形式的习题,供学生练习。题目五:操作题(6%)。此题考查的是以前的知识,而本学期的位置知识却没有体现出来。题目六:活用知识,解决问题。(25%)⒈考点:问题解决是数学测试的重头戏。本张试卷涵盖了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比的应用、百分率应用题、圆环面积的计算。其中最后一题,题中的“送“字说法不妥当,如果改成“减”学生的理解会更好。⒉答题情况:一分数乘法解决问题的答题情况较好,正确率都在83.3%以上;二对分数除法问题学生掌握还是不够好,但也有多样方法,其中的数量关系掌握不透彻;⒊失分原因:一是不能正确找到其中的数量关系,进行合理分析,尤其是分数除法问题。⒋今后教学:一是加强数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