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贵的教科书教学目标参考教案个人教案第一课时一、情境引入板书课题:1.什么是“教科书”?2.“珍贵的教科书”和“教科书”意思又有什么不同呢?3.课文里讲到的教科书为什么如此珍贵呢?展示目标通过学习要了解当年学习条件的艰苦和教科书的珍贵,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自读文本学生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语,用喜欢的方式解决,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交流研讨1.小组长或老师组织同学读课文。2.小组长或老师组织同学交流生字.(1)二类字,每人读一遍——每个字组一个词语(其他同学帮助纠正)(2)一类字,每人读一遍——组2个词语——找2个形近字——每个形近字组1个词语——找2个同音字——每个同音字组1个词语质疑答疑学生可能提出的不理解的词语:渴望,转移,盘旋,呼啸,欢呼,学生可能提不出的词语:兴高采烈,振奋人心,争先恐后,教师必须抛给学生的词语:什么是珍贵专项训练再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是围绕着什么写的,都写了几方面的内容?边读边填写下面的空:“我们渴望得到教科书”→()→()→教科书和指导员的话激励“我”前进第一课时授课时间年月日情境引入展示目标自读文本交流研讨质疑答疑专项训练课堂小结谈一谈收获.综合训练一、听写词语延安转移炮火印刷轰炸染红叨念二、写近义词炮火连天-()渴望-()激励-()兴高采烈-()顽强-()节省-()第二课时情景引入回忆故事按照发生发展的顺序写了那四部分?从回答中列出线索(板书):盼书→取书→护书→激励前进自学文本默读课文,想一想:哪些地方能体现教科书的珍贵?在书上找一找,用笔勾画出来,然后小组一起讨论一下,丰富自己的观点。交流研讨(1)在战争环境中,延安小学的同学们学习条件非常艰苦,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读出你的感受。(2)思考:强调“没有书”是“最困难的”,和“珍贵”有什么联系?(3)印书用的纸是从文件用纸里节省出来的,还是在毛主席的关怀下印出来的。和“珍贵”有什么联系?(4)因为这教科书是指导员用生命换来的,所以珍贵。(5)书浸透了指导员的鲜血,每当我看到这鲜血染红的书时,就会想起指导员说的话,指导员说了什么?你是如何理解的,你就怎么读。质疑答疑课文的题目为什么叫《珍贵的教科书》而不叫《一捆教科书》?专项训练为什么说教科书是珍贵的呢?请你用“因为……所以……”说一说。课堂小结课堂小结综合训练第二课时授课时间年月日情境引入自学文本交流研讨质疑答疑专项训练课堂小结学到这里,你有什么想要和同学们说的?第三课时情境引入上一节课我们知道了教科书的珍贵,谁说说体现在几个方面?展示目标深刻理解课文,提高朗读及发现问题能力.自读文本研讨学习(第8——12自然段)(1)质疑一:“我”和张指导员取到书的心情怎样?从哪里看出来?①学生边读课文边画出相关的句子。(高兴地跨着大步,恨不得一步赶回村子,把书发给大家。)②指导学生朗读。(读出高兴又急切的心情)(2)质疑二:“我”和张指导员领到书之后高兴又急切地往村子赶,途中发生了什么事?指导学生朗读,并理清这部分的叙述顺序:①敌机轰炸。②“我”头部受伤。③那困书完整无缺的压在张指导员的身子下面,被鲜血染红了。④张指导员伤势严重,牺牲了。(3)质疑三:“我”昏倒后,张指导员是怎样保护书的?(板书:护书)①学生在课文中找出描写张指导员护书的词、句,(那困书完整无缺的压在他身子下面,板书:献出生命)②理解“完整无缺”的含义:一点儿也没有损坏。③让学生体会张指导员在十分危险的情况下,他想到的是那困教科书,在他看来书比自己的生命更珍贵,体现了张指导员的献身精神,进一步突出了教科书的珍贵。④学习第四部分(12自然段)张指导员两眼望着那捆书(板书:望),在生命垂危的最后时刻他想的是什第三课时授课时间年月日情景引入展示目标自读文本么?如果他能说下去的话,会说些什么?张指导员在这种时候的希望是什么?请你写下来。(4)让我们把指导的话深深地记在心里,一齐来读一读第十二节。质疑答疑文中多处用到省略号,每处的省略号表示什么?①学生在课文中找出带有省略号的句子。②教师带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