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一、教学内容:教材第47页二、教学目标知识技能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一个因数是两位数的乘法的计算顺序和积的定位。数学思考与问题解决通过两位数乘三位数与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式对比,引导学生归纳出一个因数是两位数的乘法法则,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情感态度培养学生认真检查的好习惯。三、重点难点重点:理解和掌握两位数乘三位数的计算顺序。难点:一个因数是两位数的乘法的积的定位。四、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口算。(1)板书:145×2=45×12=指名两人板演笔算。(2)出示卡片口算。32×2=23×3=23×30=180×3=16×42=240×4=2.笔算。订正板演两人的笔算,并请两名同学讲一讲笔算顺序。3.导入。板书:145×12=请学生们估一估145×12积大约是多少。设计意图:由口算乘法及两位数的乘法等旧知入手,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学习作好铺垫。(二)、探究新知出示例1,145×121.学生分小组讨论算法。投影仪展示学生尝试练习中的几种做法:甲、乙、丙。说一说谁做对了,谁做错了,错在哪里?想一想甲乙两位同学谁做得更简便些?2.理清法则。(1)回顾。带领学生回顾计算过程。(2)提问。第一步先算什么?第二步再算什么?最后在怎样?3.对比例题,归纳法则。(1)观察45×12和145×12(2)比较两位数乘两位数、两位数乘三位数的乘法计算顺序和积的定位。(3)归纳法则。先用第一个因数个位上的数去乘第二个因数,得数的末位和第一个因数的个位对齐。再用第一个因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二个因数,得数的末位和第一个因数的十位对齐。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注意:第二步个位上的0不写。由此看出,不管第二个因数是两位数还是三位数,计算方法是一样的,都是先用第一个因数个位上的数去乘第二个因数,得数末位与第一个因数的个位对齐;再用第一个因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二个因数,得数的末位与第一个因数的十位对齐;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结果加起来。设计意图:通过比较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与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来实现知识的迁移和提高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4.验算。(三)总结收获,应用内化。在课堂练习的基础上,让学生先口述一个因数是两位数乘法的计算法则。五、板书设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1.相同数位对齐;2.从个位算起;3.用第二个因数的哪一位去乘,积的末位就与哪一位对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