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读《做最好的班主任》有感VIP免费

读《做最好的班主任》有感_第1页
1/2
读《做最好的班主任》有感_第2页
2/2
读《做最好的班主任》有感我要感谢通山县实验小学,因为它开阔了我的眼界,开拓了我的教学之路,丰富了我的精神世界,让我这一只井底之蛙跳到了井口领略到了教育天空的空灵广大,也让我对教育这片美妙的天空充满了向往。在实小,不仅让我见识到了校内敬业的前辈们的魅力,更是通过一次次对年轻教师的培训让我学习到了一些教育理论并“结识”了部分教育名家,如苏霍姆林斯基、陶行知、魏书生、李镇西等虽然我现在知道的教育名人还是很少,学习到的教育理论知识还是少得可怜,但我仍然满怀激情地向前走,不回头!奋斗的历程中,有了智者的引领,便是踩在了巨人的肩膀上,此时,离天空又近了。李镇西老师就是这样的一个善于引领的智者,他将自己近30年的班主任工作经验和教育智慧的精华全部集萃于《做最好的班主任》一书中,慷慨地为教师们、班主任们传道解惑。不得不承认,当我初次阅读《做最好的班主任》时,浑然无趣,觉得这真是一本极其枯燥无味的教育书籍,哪里有杨家茂老师口中道不尽说不完的智慧和仁爱于是,就将这本书搁置一边了。直到后来,我被班里的“四人帮”折腾得心力交瘁才又重新拿起这本书寻求安慰或帮助,又或者当时只是纯粹的转移注意力。每当郁闷的时候,我都会随手拿起一本书胡乱地看,看到不郁闷为止。对这本书的再次阅读,却让我舍不得放下了。随手一翻,便翻到了“为什么班主任丧失了幸福感”。李镇西老师先借助好友魏智渊先生的帖子《我们的教师为什么丧失了幸福?》来审视班主任,随后又进行分析补充“班主任的幸福感是因厌倦而丧失的”。刚参加工作时,或者说刚当上班主任的时候,绝大多数老师兴致勃勃,精神抖擞,很有一番宏图大志,也多多少少能够从学生和班集体的积极变化中品尝到幸福感。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困难的增多,厌倦感逐渐取代了幸福感,最后越来越感受不到丝毫的幸福,只剩下一个字----烦。这段话说的不就是我当时的心境吗?我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以前也应该看到了这段话,却没有这样的感受,这让我感叹:一本好书,必定是能够引起读者心灵的共鸣的,而读者与作者的共鸣则产生于似曾相识的经历和心境。那么李镇西老师在班主任工作这条路上是怎样克服厌倦感的呢?或者说,他的班主任幸福感源于何处?李镇西老师罗列出了以下几点:享受职业,赢得尊严,学生爱戴,同行敬佩,家庭幸福,衣食无忧,超越自己。纵观这几点,李老师从生存层次到精神层次概括了班主任的幸福来源,而他重点论述了“学生爱戴”:克服厌倦最好的办法就是不断地和孩子在一起,不但在行动上和他们交往,而且在情感上和他们交融,不断被孩子感染和感动。这说的不正是我们这些厌倦班主任工作了的年轻班主任最应该做的吗?李老师每字每句都说得入情入理,仿佛一副治愈我的下火药,瞬间就将我满肚子的火气镇下去了。这只是《做最好的班主任》一书中的冰山一角,却容得我细细体会、慢慢斟酌好久好久才能消化。李老师告诉我们作为一个班主任首先就得拥有良好的心态和满满的幸福感,满满的幸福感的来源就是与学生的接触,对学生的热爱。紧接着又告诉我们,班主任的成长从写教育随笔开始。班主任只有通过写作,整理、反思、总结自己的教育实践,才能对自己的教育得失有比较清醒的认识,对教育的本质以及教育科学规律有相对正确的理解和把握。借着褪去了浮躁与火气的心境和对李老师的敬爱与钦佩,我接着往后阅读读到要做一个胸襟开阔、心灵自由的班主任,对待领导的评价要冷静,对待同事的议论要宽容,对待家长的批评要平和,对待学生的意见要豁达时,我钦佩李老师人格的超脱与为人处世的智慧;读到班主任应该有童心、爱心、责任心、专业的教学水平、反思的习惯,最终用心灵赢得心灵时,我感受到了李老师对班主任要求的严格和对学生的热爱;读到科学民主的班级管理时,我体会到了李老师对于班级管理的独到见解的精辟以及做法的严正;读到班主任的校内人际关系时,我无比佩服李老师将领导的威严置于脑后特立独行最后用良好的效果来让领导无言以对的作风,同时又特别地感动于李老师带动全班同学真诚欣赏科任老师的做法;读到班主任和家长的配合时,我惊喜我握到了一根“救命稻草”...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读《做最好的班主任》有感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