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医疗工作总结医疗与传染病一、单选1.消毒剂、消毒器械、卫生用品、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的生产企业应取得(b)卫生许可,方可从事消毒产品的生产。a.国家b.省级c.市级d.县级2.关于医疗废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a.收集的医疗废物达到专用包装物或利器盒的3/4左右体积时应进行封口b.医疗机构暂存的医疗废物不得超过2天c.暂存设施必须设置防渗漏、防鼠、防蚊蝇、防蟑以及预防儿童接触等安全措施d.运送医疗废物的专用工具使用后应当在指定的地点及时消毒清洁3.被病人血液、体液、排泄物污染的物品属于哪一类废物(b)a.病理性废物b.感染性废物c.损伤性废物d.化学性废物4.甲类、乙类传染病暴发、流行时,(c)可以宣布本行政区域部分或者全部为疫区。a.县级人民政府决定b.必须经省级人民政府决定c.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报经上一级人民政府决定d.报国务院决定5.医务人员使用的针头、备皮刀等医用锐器,使用后应当(a)a.直接放入利器盒b.扔入垃圾袋c.放入消毒液中浸泡d.收集后卖掉6.内窥镜使用中的消毒剂浓度必须多长时间定时监测并做好记录。(d)a.每月b.每季度c.每周d.每日第1页共13页7.进入组织或无菌器官内部的器械,或与破损的组织、皮肤、黏膜密切接触的器材和用品的危险性分类是(a)a.高度危险性物品b.中度危险性物品c.低度危险性物品d.无危险性物品8.下列属于乙类传染病的是(c)a.麻疹、风疹b.艾滋病、麻风病c.肺结核、百日咳d.疟疾、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9.盛装的医疗废物达到包装物或者容器的多大时,应当使用有效的封口方式,使包装物或者容器的封口紧实、严密。(b)a.2/4b.3/4c.2/3d.3/510.医疗机构发现规定报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当于多长时间内向所在地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b)a.1小时内b.2小时内c.6小时内d.12小时内11.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属于法定传染病的:ca.乙类传染病管理b.乙类传染病甲类管理c.乙类传染病乙类管理d.丙类管理12.医疗保健机构、卫生行政部门发现传染病时,对传染病患者实施隔离治疗所采取的行政行为属ba.行政强制执行b.行政控制c.行政处罚d.非行政行为13.下列那个传染病不属于乙类法定传染病管理。ba.人感染h7n9禽流感b.甲型h1n1流感c.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14.传染病防治工作方针与原则是〈a〉。a.国家对传染病防治实行预防为主的方针,防治结合、分类管理、依靠科学、依靠群众b.国家对传染病防治实行预防为主的方针,统一领导、分级负责、措施果断、加强合作c.国家对传染病防治实行防治结合的方针,分类管理、反应及时、依靠科学、依靠群众d.国家对传染病防治实行防治结合的方针,统一领导、依靠科学、措施果断、加强合作15.《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甲类传染病是指(d)a.黄热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b.艾滋病、肺炭疽c.登革热、黑热病d.鼠疫、霍乱第2页共13页16.在医疗过程中,应定期对消毒后的内镜进行生物监测,其监测时间为ba.每月一次b.每季一次c.每月2次d.每天一次17.根据规定,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疫情报告人发现鼠疫、霍乱病人或疑似病人时,或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应于小时内将传染病报告卡通过网络报告;(b.)a.1小时b.2小时c.6小时d.12小时18.传染病病人用过的医疗器械、用品的消毒处理原则为aa.应先清洗、后消毒,然后根据要求再消毒或灭菌;病人出院后严格终末消毒b.应先清洗、后消毒,然后根据要求再消毒或灭菌;病人出院后一般终末消毒c.应先消毒、后清洗,然后根据要求再消毒或灭菌;病人出院后严格终末消毒d.应先消毒、后清洗,然后根据要求再消毒或灭菌;病人出院后一般终末消毒19.疫苗预防接种单位应当履行的法定职责不包括有:da.依照规定建立并保存真实、完整的疫苗接收或者购进记录的;b.依照规定对接种疫苗的情况进行登记并报告的;c.及时报告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d.查验儿童的预防接种证。20.目前已经不再纳入《消毒管理办法》的卫生许可管理的产品为d.a.卫生用品b.消毒剂c.消毒器械d.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21.下列属于超执业地点、范围执业的是(c)。对病人实施紧急医疗救护的b.临床医师依据《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规定》进行临床转科的c.外出会诊d.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义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