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天柱山导游词天柱山导游词作为一名导游,经常须要打算导游词,导游词具有极强的好用性,涉及的学问非常广泛。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导游词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我细心整理的天柱山导游词,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须要的挚友。天柱山导游词1这一带沿河布局的半边街叫野寨街。野寨是“野人寨”的简称。第1页共70页这样依山傍水、风景如画的地方怎么取名“野人寨”呢?这里有两个动人的传闻:一说是很早以前,这一带常有野人出没,损害人畜。当时的一位县令决心牺牲自己,解救民众。他带上好酒好菜,深化野人洞中,陪野人喝酒,命人用生铁水将洞口凝住,和野人同归于尽。其二,说是在南宋末年,本地土豪刘源率十万义兵在天柱山抗元。他自号“刘野人”,在谷口扎的第一寨命名“野人寨”。刘源抗元前后十八年,最终被内奸出卖壮烈牺牲。后人为纪念他,野人寨的名字延用至今。我们现在来到了三祖寺前的广场。举目望去,红墙黛瓦的寺院建第2页共70页筑掩映在绿树翠竹之中。整个山形犹如一只振翅欲飞的彩凤,觉寂塔就建在凤冠上,东西两侧逶迤的山岗呈环围合抱之势,恰如凤翼护卫着庄重佛地。三祖寺,全称“三祖山谷乾元禅寺”,是中国禅宗三祖传经布法的场所,在中国佛教发展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1983年,国务院批准公布为全国汉族地区重点开放寺庙。追溯三祖寺的历史,要向诸位介绍一下天柱山的宗教文化。天柱山灵绝山水加上历代帝王的加封,使之成为仙山宝地。《道经》说司命真君居住天柱山,山中有司命洞府。天下名山分为36洞天72福地第3页共70页天柱山列为第十四洞天,第五十七福地。因此,历代佛道两教都视天柱山为宝山,争相据为己有。在三祖凤形山,就有佛道争山斗法的故事。天柱山导游词2手牵着手,缓缓地向山上移动。路边草叶上的露水将裤脚和鞋子打湿了。早晨的空气清爽凉快。这里没有城里的鸣叫的汽笛;没有嘲杂的人群;没有浑浊的空气;没有高耸的砖瓦房。这里有的只是鸟儿的脆鸣,清爽的空气,舒心的清风和无际无涯的绿……我们这支小队伍稀疏的分布在羊肠小道上,最终,在半坡上有一第4页共70页段水泥台阶路。我埋头细数台阶,路上时常有从山上取水的大人挑着装满山泉水的瓶子向坡下走去,瓶子的四周还冒着淡淡的水雾,爬到观风亭,共有二百八十八级台阶。观风亭里有人在小憩,有人在亭外草坪上练太极,有人在练嗓,有人在……我放眼四望,脚下一片绿,那座熟识的城已经变得不再熟识了,看不清地点,薄薄的雾像天宫的舞娘,在那座城的上空舞动着衣袖裙摆。沿着小道走,没走几步便见到一面雪白的瓷瓦墙,墙上有三幅图,我最喜爱的就是荷花图了,它显得特别的清丽脱俗。它的右侧有一块石碑,石碑上注有简介。原来这里便是出名第5页共70页的"天柱第一泉",怪不得在瓷壁上有好几个水龙头呢!水龙头里流出清泉,手一捧,凉爽的感觉沁入了心间,清泉带着许些岩石和青草的芳香,喝一口,那种透心凉的感觉真的舒适极了。第一泉位于两峰的夹谷之间,两峰杂草甚多,多得叫不名儿了,它们绿得刹是可爱。顺着小道横穿山坡,草渐渐变少,而坡上却未褪去那一层绿。因为西瓜代替了它,大大小小的瓜在叶子下探出一个个脑袋,像天真的孩童在玩捉迷藏;像不经世事的小姑娘睁眼望着外面的世界;像一个饱经人事的老者在呼吸清爽的空气,张望着安静的山河……翻了一座山,眼前又是一片绿,黄绿的嫩草布满了整个坡,密密麻麻的墨绿,给人一第6页共70页种密不透风的感觉,走近一看,不由得吓了一跳,原来以为只有人表里不一,没想到着松树也表里不一。外面看起来密不透风,其实里面空荡荡的。枝干特别少,只有树尖的几米处有几根枝桠而已,其下侧是笔直的主干,健壮挺立。风吹过,发出沙沙的巨响,似在向风咆哮抗议。四季花不同。原以为相同的树其样式必也相同,今日才知道这个想法错了。停下步伐不觉愣住了,眼前的松树虽然与刚才的高度颜色不尽相同,但是,它们的枝桠却特别地密集,与刚才的松成了明显的对比,着到让我们惊讶不小。望着眼前的绿,感慨万千。人也应当是如此吧,只有进入了第7页共70页他的世界才会理解他的为人,不是吗?望着手里牵着的这位挚友,啊人也是如此,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