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有效实施小组合作学习VIP免费

有效实施小组合作学习_第1页
1/6
有效实施小组合作学习_第2页
2/6
有效实施小组合作学习_第3页
3/6
有效实施小组合作学习贺集中学刘志森合作意识与创新能力是现代人才必备的素质之一,我们已处于新世纪,伴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创新能力,是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如何在小语课堂上培养学生具有合作意识和探索创新的精神,如何提高小语课堂的教学效率?小组合作学习是一条很好的途径。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是培养学生的主要场所。课堂上要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自学自悟,以发展智力、培养能力。但是一堂课只有短短四十分钟,在人数多达六十余人的班级里,要实现学生人人参与、个个为主体的目标实在很困难。在小班教学尚不能普及的今天,怎样才能使学生充分发挥自主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每位学生都能成为课堂的小主人呢?小组教学形式有着非常多的优点,但是要使它顺利实施,并取得应有的成效,教师必须做好以下诸方面的工作。(一)成立学习小组、明确角色分工小组教学顾名思义就是以小组为学习的基本单位,它区别于传统教学的标志就是学生是以小组形式聚集在一起的。这样,学习小组的成立与组织核心的建立是小组学习能否取得成效及效果好坏的关键因素。在组建学习小组时,教师必须考虑以下几个因素:第一、学习小组的人数必须在六个以内。小组教学贵在人数少,人均参与发言次数和时间多。如果人数过多,则其学习效果就会大打折扣。一般而言,对于一个六十余人的班级,一个学习小组以四至六人为宜,这样全班就可以分成十余个学习小组,便于组织管理。第二、学习小组的组员必须搭配好。小组合作学习若是组员搭配不当,容易导致其有效性降低。因为在学习中,性格开朗、交际能力强的学生容易获得较多的参与机会,而性格内向、腼腆拘谨的学生可能成为"看客"。若组织不好,调控不当,会产生活动中的"马大效应"。那些能说会道、眼疾手快的学生常常表现出较高的参与积极性,因而也常常受到教师、同学的关注。但也有一些学生性格较为文静、沉静,面对新的问题,外部反映并不强烈,但却喜欢沉思冥想,口讷心慧,冷不丁地提出一些想法,却很有见地,耐人寻味。如果没有学习中没有小组全体成员的有效参与,小组合作充其量也是徒有其表而无其神,不可能实现深度合作和有效合作。而实现有效合作的主要策略是个性差异互补。合作小组的组建,既要依据学生共同的兴趣、特长等个性倾向,使其“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也要考虑学生个性差异,让每个学生在小组中都能发挥独特的作用,做到扬长补短,人尽其才。应根据个性差异来合理调配,让每个人的价值作用相互依存,相得益彰,使小组合作学习互动增值,互补共效。因此,每一小组都应由优等、中等及暂时后进学生组成;学生的性格也应该有活泼外向和沉默内向的搭配;在能力上,适宜将能力较强的学生和能力较弱的学生搭配在一起,这样在开展学习时各类学生才会充分配合,避免产生在自主学习时出现冷场或抢着说的局面。第三、要推选出较有组织能力的小组长。当选组长的前提是有责任心,有一定的管理能力、学习热情。推选组长这一步最好由小组里的成员自己参与,因为小组长是在自主合作学习活动中起组织协调作用的人,他的地位必须先得到组员的首肯,如果由教师单方面指定,可能会造成小组长工作时得不到组员的全力支持。组长不仅具有管理、组织活动的义务,也应将小组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教师,及时得到任课教师的指导与帮助。第四、教师要对小组长加以培养指导,教给其组织工作的方法。例如:怎样激励、团结组员共同努力;怎样组织小组成员进行讨论、评价;怎样协调组员之间的意见;怎样将小组讨论的结果记录、总结、反馈等等。这一环节在学习小组创建之初就应该首先贯彻运作。拥有了搭配合理的小组成员结构,加上富有组织能力的小组长,小组合作学习就有了一个良好的保证。(二)教给学习方法、培养实践能力小组合作学习区别于以往的教学形式之最根本特点在于将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它注重学生的自学、自主讨论、自由发表见解并得到及时反馈。如果学生没有掌握一定的自主合作学习方法,就算教师给予很多时间,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体作用还是无从发挥。因此,为了不使小组...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有效实施小组合作学习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