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纠正学生的“喊唱”现象在唱歌课和歌咏活动中,我们经常发现,有不少学生在歌唱时不时在“唱”,而是在“喊”。尤其是唱高音是,喊得面红脖子粗。虽然声音很大,但声音粗糙,缺乏美感,且容易“跑掉”。这种名曰“唱歌”实为“喊唱”的现象,如不及时纠正,将给学生带来一定的危害:一会损伤声带,使嗓音失去原有的色彩。二会破坏声音的美感。三会不利于高音的形成。四会有害于乐感的培养。一、学生大多具有强烈的好胜心,处处好表现自己。这是由于他们的心理特征所解定的。他们大声喊唱是为了让老师和同学们能听见自己的声音,你唱的响,我比你唱的还响,好像谁唱的响,谁就是“英雄”。这在男生中表现尤为突出,教师必须要抓住学生这一心理特征,对他们加强集体主义观念教育,使学生懂得,集体唱歌时,声音要整齐,音量一致,突出个人就会破坏整体效果。二、学生对声音美感认识不足,误认为只有唱的响,声音就好听,要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就要让学生多听多看一些优美的齐唱、合唱录音和录像,边听辩解说,使学生真正的懂得,不是所有的歌都要唱得响,该强则强,该弱则弱,强弱结合,才能唱出美妙的歌,帮助学生逐步建立起声音的美感概念。三、与教师的指导有关,有些老师总嫌学生唱的太轻,要唱响点,于是乎,学生们就只好照办了。因此,教师要提高自身的素质,树立正确的发声概念,不要一味的让学生大声唱。四、发声方法不正确。这是造成学生喊唱现象的主要原因。因此,如何指导学生用正确的发生方法来歌唱,是克服学生喊唱的关键所在。实践证明,用轻声唱法来训练学生乃是目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它即能防止学生喊唱,减轻嗓音的疲劳,还有助于对学生的乐感的培养,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需注意的是,这里的轻声唱,不是平日里的随便的唱,而是正确的歌唱姿势及正确的呼吸方法。总之,培养正确的歌唱姿势、正确的呼吸发声、正确的歌唱方法,学生们的声音会更加清脆甜美,悦耳动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