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过零丁洋教学设计VIP免费

过零丁洋教学设计_第1页
1/5
过零丁洋教学设计_第2页
2/5
过零丁洋教学设计_第3页
3/5
白银市白银区“高效课堂”语文优质课竞赛授课教师:蔡衡山工作单位:白银市第十一中学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过零丁洋》教学设计授课题目:《过零丁洋》授课类型:新授型授课班级:七年级(1)班授课教师:蔡衡山授课时间:2014年4月2日授课地点:白银市六中教材分析:经典,是心灵的滋养,是精神的提升,也是文化的传承和积淀。作为中国珍贵文化遗产的古代诗文,孕育着宝贵的中国情怀和中华气节。《过零丁洋》是一首七言律诗,是抗元英雄文天祥在广东五坡岭战败被俘后,为了表明自己誓死忠于大宋,坚决不投降元朝的决心而写的一首诗。这首诗抒写了自己的经历和被俘后的心情以及誓死不降元的决心,充满爱国热情,其中“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学情分析:作为七年级学生,通过半年的初中学习,对于古代诗文培养了一定的品析、鉴赏能力,但对于蕴含特殊感情的诗作,尤其是与自己生活时代偏离较远的诗作缺少一定的感悟,这就需要教师把握诗歌教学的本质,以朗读推动文本理解,进一步提升学生阅读诗歌的能力与水平。教学设想:基于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对于本篇诗作,不必向学生逐一讲解诗句意思,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在逐步朗读诗歌的基础上,结合作者经历,品析诗歌,最终理解诗歌内容及主题,实现课堂高效这一目标。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作者的生平经历及写作背景。(2)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全诗。(3)品析诗歌,体会诗中表达的情感。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在读中品,在品中读,以朗读促进文本的深层次理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视死如归、大义凛然的民族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结合作者经历以及诗句中重点赏析内容品析诗歌,真正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准确把握诗中情感。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品味语言、鉴赏诗歌的能力。(2)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视死如归、大义凛然的民族精神,体会文天祥那一身浩然正气。教学方法:朗读法启发法互助讨论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古代诗文是中国珍贵的文化遗产,孕育着宝贵的中国情怀和中华气节。是我们从小就读的诗歌名篇。其中“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名言我们更是耳熟能详。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近南宋爱国诗人文天祥,让我们隔着700多年的岁月与他进行精神的交流,听他在这首诗中给我们讲述的一个关于生死选择的故事。(设计意图:初步引入文天祥及其名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缩短学生与所学文本的心理距离,奠定学习诗作的基本感情基调,为下面整体感知诗作内容做铺垫。)二、简介背景引导学生了解写作背景三、自由朗读,感知诗意1.学生自由朗读,感知诗意。2.结合注释,默读诗作。四、合作交流,感悟“零丁”1.题目点出了作者写作的地点,在哪里?2.“零丁”除了在题目中所指的地名外,在诗中还有什么意思?3.诗歌中哪一句出现了与题目相照应的内容?4.回到诗的前文,思考:是什么直接引发作者对“零丁”的感叹?(用原文中语句回答)5.有些人说“身世浮沉雨打萍”应改为“身世沉浮雨打萍”,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结合诗的前两句做主要分析。6.浮沉仅仅是个人经历的写照吗?7.面对个人身世的浮沉,面对山河的破碎,在未知的未来面前,文天祥最终做出了怎样的选择?(设计意图:立足文本,在探究过程中贯穿朗读教学,引导学生分梯度解决疑难,同时穿插介绍作者经历,切实实现“引导学生在读中品,在品中读,以朗读促进文本的深层次理解”的教学目标。)六、回顾所学,当堂检测1.《过零丁洋》作者是,(朝代)末年伟大的民族英雄和诗人,字,又字,号文山。本诗是一首言。(3分)2.“辛苦遭逢起一经”中“一经”指的是。(1分)3.诗中颔联,运用的修辞方法,将国家命运与个人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诗人以“风飘絮”形容国势如柳絮飘散,无可挽回,以“雨打萍”写出。(2分)4.诗中利用两个带有感情色彩的地名来抒写诗人忧虑不安心情的句子是:,。诗中以激励人心的议论表现诗人高尚的爱国情操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的诗句是:,。(4分)(设计意图:通过当堂测试,回顾所学,以期提高学生的诗歌阅读能力,...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过零丁洋教学设计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