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陶罐和铁罐》的反思《陶罐和铁罐》这是一篇寓言故事的文章。角色分明,对话较多。在教学中我让学生进入角色自由读,然后请同学们读,并说说为什么要这样读,下面是一个小片段:师:“你敢碰我吗?陶罐子!”是铁罐傲慢地向陶罐发问的一句话。同学们想一想,朗读这句话时,怎样读最能体现铁罐的傲慢?(学生活跃起来,都在轻声试读)生:我重读“敢”来突出陶罐子是没有胆量碰铁罐子的,表现了铁罐的傲慢。生:我把“碰”字重读:“你敢碰我吗?陶罐子!”意思是你陶罐子只能巴结我,讨好我,碰我是不行的。这表现了铁罐的傲慢。生:我觉得“我”字重读更好:“你敢碰我吗?陶罐子!”意思是十分结实的、了不起的铁罐子,你算什么东西!生:我觉得“陶”字重读更好:“你敢碰我吗?陶罐子!”这表现了铁罐对陶罐的轻蔑,也就突出了铁罐傲慢……通过读、论、对比,学生兴趣高涨,对文章人物的性格把握较深刻。以读为本,熟读成诵,是中国传统语文教学的宝贵经验。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充分重视朗读和背诵的指导和训练,体现了语文学科的特点。学生在学中读、读中品、品中悟,最后一定能实现“读书百遍,其义自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