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安县“234高效课堂模式”解读一、模式内涵。“2”指养成两种能力,即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和自主管理能力;“3”指实现三个目标:解放学生、解放教师、解放学校;“4”指课堂四环节:是指课内探究的过程中要体现“自主预习—合作探究—展示点拨—训练达标”四个环节;还指时间分配,“4”指学生课内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点评时间20分钟,“3”指教师引导、点拨和讲解15分钟,“2”指当堂达标检测和反馈10分钟。二、操作流程(一)学生自主预习,教师导学督促学生自主预习1、涵义。高效课堂下的学生预习。是以导学案为抓手,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主线,根据导学案中的学习目标、导学问题、学习方法,尝试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充分利用教材、工具书、家庭、伙伴、互联网、图书馆等学习资源自主展开独立学习、独立思考的学习过程。这实际就是学生的一种自学行为,主动建构知识的一种主体性表现。2、作用。预习是高效课堂学习的核心基础,是学习过程中的首要环节,它能够引导学生“先学”,提高学习效率。因为学生只有自己先学,在课堂上才有话可说、有疑可问,有据可辩。学生只有充分预习,才能有高质量的学习效果,生成丰富多彩的课堂展示。3、方法。1)课本标记预习法:即在预习时,运用双色笔,把重点问题、疑点问题、难点问题标注出来;2)温故知新预习法:在预习过程中,一方面先复习、巩固、补习与新知相联系的旧知识;另一方面初步理解新知识,归纳新知识的重点,找出疑难问题;3)扫除障碍法:学生在预习过程中通过查阅工具书、资料及请教他人扫清学习障碍的方法。这种方法的特点是具有学习的自觉性,学生能自觉地去克服学习中所遇到的困难;4)尝试解题法:通过预习,先进行尝试练习,试解教材和导学案后的相关练习题,以达到初步理解内容的预习方法。通过试解,哪些已知已会,哪些难懂不会,一下子就检验出来了,使预习更具有针对性。教师还可以根据各学科的特点以及本节学习的内容,建议学生采用适当的预习形式。例如语文(英语)预习可以是“听听、读读、写写、想想、说说、背背、批划……”;数学预习可以是“读读、算算、想想、摆摆、做做……”;艺术、科学学科可以是“唱唱、演演、做做、画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可以是“调查、访问、写写……”。教师导学督促4、涵义。导学是指教师根据学情和教学内容设计导学案(尤其要对现有导学案进行二度创作),并以此为载体引导学生自学,同时通过讲解、点拨、示范、提醒、激励等形式引导学生解决疑难,即“授之以渔”,主要在于培养并逐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5、作用。明确学习目标及任务,激发学习兴趣,提示学习方法,检查预习情况,提高自学能力。6、途径方法。导学的方式有很多,主要采用的是“导学案导学”,也就是利用导学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引导学生要以导学案为抓手,不仅要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还要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调整学习状态、创设学习情境、建构知识系统等。教师要根据学科特点、预习方法、学生年龄特点、班级学情等因素来采取适当的导学方式。有时可能课堂上生成的不是导学案中的预设导学,就要运用教育机智和教育智慧,灵活调控课堂,不能照搬模式。实施“导学案”后,为确保学生学习方式的真正改善,老师要强化学生学习品行和学习习惯的培养,切实落实234高效课堂模式解读1“二先二后”——先预习后上课,先思考后提问的学习程序,倡导课前真预习、课上乐学习、课后善整理的学习风气。(二)学生合作探究,教师参与引领学生合作探究1、内涵。学生合作是指学生在自主预习的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以共同完成学习任务为目的、以学生之间交流为主要学习手段、以小组总体表现为奖励依据的学习方式。在“234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中,合作学习是基本学习形式之一,小组是合作学习最基本的单元,也是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得以落实的有效载体。它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实现智慧的交流、思想的碰撞、思维方法的优化互补,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它能使学生人人参与学习过程,人人得到锻炼机会。在参与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快乐,获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