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课题《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推出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2.使学生掌握乘法的估算方法,在解决具体问题中,能应用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养成估算的习惯。3.重视学生的自主探索,,引导学生探索运算中的数量关系,初步学习模型化的数学方法。教学重难点学生对乘法计算中算理的掌握。教具准备课件,口算题卡学具准备练习本,计算器板书设计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145×12=1740(千米)145×122901451740答:一共行了1740千米。教学进程及教师指导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1.口算152x2=45x2=321x2=15x6=230x4=23x30=2.笔算42x26=56x72=先要求学生独立完成,讲评时请同学们说说计算步骤和要点。小结:两位数乘两位数,用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乘得的数的末位和个位对齐,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乘得的数的末位和十位对齐,再把两次乘得的数加起来。二、探究新知1.课件出示:李叔叔从济南乘火车去北京用了12小时,火车1小时约行145千米。济南到北京大约有多少千米?2.认真读题,弄清题意,明确已知条件和问题。3.独立列式:145×12=4.经历计算过程。(1)请学生估一估145×12的大致范围。估算一:把145看成150150×10得1500150×2得3001500+300=1800学生口算学生独立完成后,说说计算步骤和要点。认真读题,弄清题意,明确已知条件和问题。独立列式:145×12=学生估算并汇报估算一:把145看成150,150×10得1500150×2得3001500+300=1800145<150所以结果应比1800米少一些。估算二:把12看成10。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温习了旧知,而且也为学生学习新知架起了桥梁。真正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学生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鼓励学生相互交流,然后全班交流,进而探讨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法。在这一过程中,我先是让学生估算,再让他们笔算,最后用计算器检验,这样,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既掌握了知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索的精神,引导学生学会学145<150所以结果应比1800米少一些。估算二:把12看成10。145×10=145012>10,所以结果应比1450米大。(2)笔算。你们已经学过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现在请你们尝试列竖式计算145×12。①学生独立尝试笔算,教师巡视课堂,特别关注平时计算错误率高的同学,看看他们每一部分积的书写位置和计算结果是否正确。②反馈计算结果,要求学生回答:先算什么?(先算145×2)再算什么?(再算145×10)最后算什么?(2个145与10个145的和)板书:145×12=__千米145×12290145___1740注意什么。(两部分的相同数位要对齐)③说一说,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与步骤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有什么区别145×10=145012>10,所以结果应比1450米大。学生尝试笔算,并反馈计算结果,说说自己的计算过程认真观察板书,梳理每一步的算理,同住之间互相说一说习。和联系。(我们发现三位数乘两位数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是一样的。它们都是先用第二个乘数的个位去乘第一个乘数,积的末尾和个位对齐,再用第二个乘数的十位去乘第一个乘数,积的末尾和十位对齐,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④对照自己的估算结果,算一算估算值与准确值的误差,是否是合乎实际,以提高学生估算的真确性。(3)用计算器计算。让学生用计算器算一算145×12,然后再和笔算结果对照、检验笔算结果是否正确。(4)总结: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时,先用两位数的个位乘三位数,再用两位数的十位乘三位数,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结果相加。三、巩固练习、深化提高。1.板演:32×346561×18215×3947×2822.练习八第1题。164×32=54×145=254×36=217×83=43×139=328×25=3.当当小医生四、总结这节课,我们根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学会了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我们运用的就是迁移类推的办法,在数学上,这属于一种有益的联想,也是我们解决认真思考,同桌交流,说一说,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与步骤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有什么区别和联系。用计算器计算并验证。小组交流,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