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浅谈自我劳动和家务劳动的教学模式VIP免费

浅谈自我劳动和家务劳动的教学模式_第1页
1/2
浅谈自我劳动和家务劳动的教学模式_第2页
2/2
浅谈自我劳动和家务劳动的教学模式浅谈自我劳动和家务劳动的教学模式———王红艳李晓芳小学劳动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以实际为主。如何上好劳动课呢?根据劳动课自身的学科特点:体现思想教育、劳动实践和技能训练的培养,因此,我觉得自我服务劳动和家务劳动的教学,可以按一下几个环节进行。一、课前准备课前准备是上好劳动课的关键环节。上课之前,首先让学生准备好这节课所需要的材料和工具。如:《擦皮鞋》一课,学生准备好鞋油、鞋刷、长布条、皮鞋。这样上课就能得心应手,做到有米之炊。二、启发谈话,导入新课劳动课教学大纲指出:“教学内容要注意知识性和趣味性相结合,既能培养学生对劳动课的兴趣,又使学生学到一定的劳动知识和技能。”因此,教师要以简明而又能激起学生兴趣的语言揭示本科的学习内容,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学生学习情绪及求知欲。例如,教学《洗衬衣》一课时,启发谈话时这样进行:“勤洗勤换衬衣又什么好处?(学生思考回答)你看过妈妈是怎样洗衬衣的吗?(学生答)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自己动手洗衬衣”。又如,教学《钉钮扣》一课,可以这样启发谈话:“同学们,今天老师教大家读一首儿歌‘花花衣,花花袖,掉下一颗小豆豆,那是一颗小钮扣,拣起来,拿在手,针线穿着扣眼走,大家夸我是小巧手。’大家想想这首儿歌是什么意思?(学生思考回答)你想不想成为钉钮扣的小巧手呢?(学生答)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钉钮扣,希望大家争当钉钮扣的小巧手”。导入新课,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不限于有趣的启发谈话,还可以用录像或录音激情导入、实物展示导入、设问质疑导入、实验演示导入等。三、感知教材,明确方法导入新课后,接着引导学生感知课文内容,明确自我服务劳动或家务劳动的知识方法步骤和要领。这样,既培养了学生自学的良好习惯,又为教师指导学生实践培养学生劳动既能奠定了基础例如,教学《整理床铺》一课时,学生感知课文内容,领会了整理床铺的方法和步骤:知道了方形叠被法和条形叠被法;也明确了整理床铺的步骤:叠被——清枕——刷床单——摆放整齐,这为下一步指导学生整理床铺的操作实践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四、指导实践,培养技能劳动课主要以劳动实践为主,因此,指导学生劳动实践,培养学生劳动技能是劳动课的重要环节。教学中,针对学生的身心特点,抓住重点、条理清楚、巧破难点的讲解和正确有条理突出操作过程注意事项的演示,展现给学生,指导学生真正形成劳动技能技巧。这个教学过程是把书本知识变为技能的过程,是理论转化为实践的过程。例如,教学《洗书包》一课时,教师应用直观的教学方法,把洗书包的每一个步骤醒目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指导第1页浅谈自我劳动和家务劳动的教学模式学生怎样浸泡、怎样刷洗、怎样漂洗、怎样晾晒,学生不仅掌握了洗书包的技能,并且从中感到成功的喜悦,培养了兴趣。在指导学生劳动实践时,有些动作不容易看清楚,可以用录像课件进行指导。例如炒菜步骤、做米饭的过程、削水果的方法等,均可采用电化教学手段。这样,学生看清楚了每个动作、步骤、过程,再去实践就容易多了。有些课文内容不便于实践,可以因地制宜、因陋就简地进行指导。例如教学《洗澡》一课,因“洗澡”在课堂上不便于实践,可运用代用品——布娃娃或塑料娃娃进行实物演示,指导学生进行洗澡的基本功训练,同样可以起到实践的作用。五.课堂小结,巩固提高通过自我服务劳动或家务劳动的教学后,进行概括小结。一是要小结学生学习劳动知识和劳动技能操作的效果;二是要结合小结过程,再次渗透思想品德教育;三是通过小结谈话让学生举一反三地展开联想,对获得的劳动知识和技能得到灵活的运用。如学习洗书包的方法后,学生能领会到可以用同样的方法洗鞋子和洗其它小件衣物等。因此,课堂小结,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劳动知识和技能,达到实践性和教育性的统一。六.课内外结合,检查评比由于劳动课的特殊性,自我服务劳动或家务劳动的有些劳动项目在家里进行,教师一方面以书信形式联系家长,要求对学生进行指导和检查;另一方面,在课堂上,让学生把在家里参加劳动的情况上台献技表演,以检验劳动成果,评出小能人、小巧人...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浅谈自我劳动和家务劳动的教学模式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