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总会代表大会讲话一、发展慈善事业使命光荣锦涛总书记20*年在中华慈善大会上明确指出,慈善事业是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的崇高事业。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在经济体制变革、社会结构变动、利益格局调整、思想观念变化的新形势下,加快发展慈善事业,对于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推进科学发展、保障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充分认识加快发展慈善事业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慈善事业,以爱心奉献为宗旨,是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精神的具体体现。一般而言,一个地方慈善工作开展得好不好,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个地方的文明程度。加快发展慈善事业,倡导和培育爱人类、爱社会、爱他人、爱自然、爱生命的善良意识和道德精神,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乐善好施、扶危济困的优良传统,有利于形成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进步的社会氛围,有利于推动个人道德追求与社会主流价值要求的有机融合。社会成员广泛参与慈善活动、形成慈善意识的过程,实际就是丰富和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过程,是提高全社会道德水准的过程。(二)充分认识加快发展慈善事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当前,随着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社会多样性特征日益明显,各种深层次矛盾日趋复杂,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的任务非常繁重。加快发展慈善事业,有利于重新开发和分配社会资源,缩小贫富差距,促进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和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和谐发展,实现社会公平;有利于调动和发挥社会各方力量在社会管理和建设中的积极性,增进社会凝聚力和向心力,在全市形成诚信友爱、团结互助的良好风尚和平等友爱、融洽和睦的人际环境,促进社会和谐。(三)充分认识加快发展慈善事业是新型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补充。慈善事业的对象,主要是各种因社会和自然原因陷于困境中的社会不幸者,他们都迫切需要政府和社会的救助和帮扶。但是仅仅依靠政府提供的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低保等第1页共4页社会保障,不可能完全满足各类群体的救助需求。加快发展慈善事业,鼓励个人和社会组织通过捐款捐物、志愿服务等形式关爱他人,回馈社会,调动社会资源解决困难群众生产生活问题,有助于解决市场手段触及不到、行政手段顾及不了的部分困难群众的特殊困难,实现社会资源的第三次分配,也使慈善事业成为新型社会保障制度的有效补充。近年来,随着城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我市低保标准不断提高,目前补助标准是中西部城市中最高的,在全国也位居前列。但是,部分特殊困难家庭如果仅仅依靠低保,生活仍然非常困难,尤其是在冬季年关等特殊时期,十分需要通过慈善工作进行一些必要的补充。二、积极推动慈善事业加快发展当前,我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国际化水平不断提升,为加快发展慈善事业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要抓住发展机遇,以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社会为立足点,创新发展思路和举措,突出工作重点,加快推动全市慈善事业全面发展。(一)大力弘扬慈善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慈”是长辈对晚辈的关心和爱护,“善”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友爱和互助。结合起来讲,“慈善”指的是慈爱、善良、仁慈、富有同情心。“慈善”这个词虽然是舶来品,但中华民族自古有慈心为人、善举济世的优良传统,慈善思想和慈善观念在我国源远流长、根深叶茂。要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体作用,结合“*慈善日”设立,大力宣传中华民族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优良传统,宣传现代慈善理念、慈善意识和慈善价值,在全社会营造关心慈善、支持慈善、参与慈善的良好氛围。要开展生动活泼的慈善宣传,推动慈善文化进社区、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一步增强全民慈善意识。要大力表彰在慈善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企业和团体,以榜样影响和教育群众,增强慈善事业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凝聚力,努力让慈善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二)大力开展慈善活动。慈善活动是慈善事业发展的载体。内容丰富、成效明显的慈善活动,不仅能有效帮助困难民众,还能影响和吸引更多市民主动参加慈善活动,加入慈善队伍。要打造慈善救助品牌,积极开发慈善义演、慈善拍卖、慈第2页共4页善比赛等形式多样的慈善捐赠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