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德阳五中高一历史《第二课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素质提升新人教版必修2【素质提升】一、选择题1.秦国灭掉东方六国发生在()()A.公元前三世纪前期B.公元前三世纪后期C.公元三世纪前期D.公元三世纪后期⒉我国历史上的郡县制最早出现于A.商朝时期B.西周时期C.春秋时期D.战国时期⒊“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该句赞美的是txjyA.禅让制B.王位世袭制C.分封制D.军功授爵制⒋秦始皇对我国历史作出是最重要的贡献在于A.完成了国家的统一B.确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制度C.在全国推行郡县制D.建立了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5.秦始皇时,“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这突出地说明()A.秦始皇非常勤政B.秦始皇总揽全国大权C.秦朝地方官员失职D.中央集权制度已过时6.灵渠沟通的两大水系是()A.湘水与长江B.长江与离水C.珠江与离水D.湘水与离水7.秦朝“三公”的权限中,属于丞相的是()A.负责管理军事B.负责国家监察事务C.执掌群臣奏章D.帮助皇帝处理政事8.秦朝政府有效管理今珠江三角洲的地方机构是:A、桂林郡B、九原郡C、南海郡D、象郡9.秦朝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理论依据是A.法家韩非子的思想B.儒家孔子的思想C.道家老子的思想D.墨家墨翟的思想10.下列有关古代郡县制的评价,正确的是()。①郡县制是分封的继承和发展②废分封、立郡县是秦朝二世灭亡的重要原因③郡县制代替分封制是历史的进步④废分封、立郡县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11.20世纪90年代,陕西章台出土了一些秦代封泥(密封信件文书时加盖了印章的泥块),上面有上郡、代郡、邯郸等郡名和蓝田等县名。这一发现可以印证秦朝A.政治上四分五裂的事实B.出现了造纸业的事实C.实行了郡县制度的事实D.用泥制陶的事实12.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群邑,废侯卫而为守宰。……此其所以为得也。”这句话指的是A.推行分封制B.设立郡县制C.废除郡县制D.废除行省制13.秦朝郡县制适应封建集权政治的需要,最主要在于A.郡县官吏必须对上一级负责B.郡县是地方行政管理机构C.郡县官吏与皇帝是臣与君的关系D.郡县完全由中央和皇帝控制,官吏不能世袭14.秦朝确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适应了①维护国家统一的需要②自然经济存在的需要③保护地主土地制度的需要④推动多民族国家发展的需要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15.西周的宗法制的表述错误的是()A.与分封制互为表里B.其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C.由原始社会父系家长制直接演变而来D.容易导致诸侯割据纷争16.阅读材料:随着兼并战争的进行,秦、楚等国都在新占领的地方上设立郡和县,作为新的行政建制。一般县在中心区域,郡在边远地区。郡县的长官,不再是世袭领主,而是由君主委派官员直接管理。郡县长官由君主任免,对君主负责,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取代贵族领主的职业官僚。——《中国历史十五讲》请回答:春秋战国时期郡县制的出现反映了怎样的历史发展趋势?请结合史实,从政治制度生产力水平和思想理论方面加以说明。17.交通是人类文明演进的一个重要侧面,在历史发展的每一阶段,几乎都可以看到交通发展的轨迹.结合图1和所学知识,概括秦朝交通发展的主要表现,并说明其对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参考答案1B2C3C4DB6D7D8C9A10B11C12B13D14D15D16.趋势:从分裂割据走向统一。说明:政治制度:郡县制取代分封制,为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奠定了制度(政治)基础。生产力水平:铁器、牛耕的出现,促进了生产力发展,为统一奠定了经济基础。思想理论:法家的集权主张为大一统局面的出现提供了理论依据。17.表现:统一车轨,修驰道;修灵渠。影响:统一了珠江流域的越族地区,加强了对西南地区统治;巩固了统一多民族的封建国家;促进了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和边疆地区的开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