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前心理辅导一项对高考状元的研究中科院心理研究所王极盛教授连续五年对高考状元进行跟踪研究,发现在影响高考成功的20个因素中最主要的因素是:首先是考试中间的心态;其次是考试前的心态;第三位是学习方法;第四位是学习基础。由此可见考前心理调整很有必要。那么考前的最后三周时间我们怎样才能做到更好呢?在这里把我搜集的资料与大家分享相信会对大家有所帮助!一、充分利用现有条件•紧跟老师思路,踏踏实实、按部就班复习•如果有问题(生活、学习等)多和老师交流(心语室老师、班主任等等)•有问题说出来、或者写出来二、高考生物钟的调节•尽量让自己的生物钟与高考合拍(考前20天调整)9:00——11:30;3:00——5:00•逐步调整:每天比原来提前10分钟睡觉•要有午休时间三、正确对待模拟考试•发挥模拟考的热身作用•熟悉考试类型•认真分析、正确归因(考好的、不好的、下一步如何有针对性的去复习)•改正错题(显眼的颜色)•分析出错的原因(要重新去做一遍)•编制错题集(题目、错因、正确解答等)•分类保存试卷(以备用时方便找)四、考前夜失眠怎么办•不要把睡觉当成任务•不能翻来覆去,要保持固定姿态•洗个热水澡、喝杯热牛奶•睡不着不会影响考试状态(要通过积极的心理暗示)•具体调试方法:数数等(一定要全身心的投入,睡觉先睡心,心静自然凉,要心无杂念、不要想其他事情)五、高考前常见心理现象及对策1、备考焦虑2、前途迷茫3、精神恍惚4、“高原反应”5、暂时失忆6、心理饱和1、备考焦虑•案例:非常用功的学生,成绩始终中上等,但最近几次考试不理想,她就着急起来,整天郁郁寡欢、愁眉苦脸。越来越急•原因:对考试成绩过于关注•对策:考试时平常心。平时考的不好应该高兴(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把问题消灭在高考前)2、前途迷茫•案例:面对高考及后来的填志愿不知怎么办好,整天东想西想学习怎么样也学不进去•原因:对自己不了解(职业兴趣与实力)•对策:找教师咨询;对自己要有信心3、精神恍惚•案例:某同学想着高考马上就要到了,想多找时间来学习,晚上经常开夜车,结果白天精神越来越差,上课经常走神,有时打瞌睡。•原因:只顾学习,不懂休息,时间安排恶性循环。•对策:科学安排时间,调整生物钟。确保每天至少6小时睡眠时间。4、“高原反应”•案例:学习中使出浑身解数、拼劲全力,但是学习成绩学习效率仍停滞不前,甚至觉得还不如经常玩的同学效率高呢!•原因:重复练习;弱点不明;欠缺踏实•对策:情绪调整(做些题目找到成就感)和能力训练有针对性的练习,不要一味求多、求难;明确弱点、努力突破5、暂时失忆•案例:一些很容易的题目,答案就在嘴边盘旋,但就是想不起来•原因:回忆信息暂时遗忘•对策:平时要扎实的学好学好知识,形成知识网络体系,在体系中找其位置。要保持冷静、轻松,可以想一想与之相关的学习内容,从而找到线索暂时放下,回头再看6、心理饱和•案例:高三后,大多数同学心理的承受力到了不能再承受的程度。•原因:大量学习活动单一,只是重复地进行大量练习•对策:不断变化学习内容与学习方式:劳逸结合,比如午睡、课间聊天、听音乐、散步等等六、减少目前焦虑的一组对话•现在最让你焦虑的是什么?•现在着急对你现在应考有帮助吗?(如果有帮助的话,我也愿意为你们着急,哪怕是3天不吃饭)•你愿意选择着急还是趁着还有最后三周时间你能够做什么?(不是仅仅着急。比如:查缺补漏(重点知识、做题方法、如何保证会的能拿到分数等等)请每位同学课下考虑这个问题!•结论:调整状态仍可以使自己正常发挥甚至超常发挥七、考前心理调节具体方法指导•考前一周心理调节•考前三天做什么•考前一天如何过•考试中应注意的问题考前十天•每个学生的实力已经定型,一般无论怎么用功,水平也不会有显著地提高。所以,考生在这个时段主要应该进行一些提纲挈领的复习,即考前复习要有所侧重,特别是检查一下重点内容的掌握情况,如老师明确指定和反复强调的重点内容,自己最薄弱的、经常出错的地方。所以,考前10天考生宜看书而不宜做题。通过看书可以温习已有的知识,增强自信心,而做题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