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区河池市示范性高中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联考试卷(含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1.公元前913年,楚国第一次称王。公元前704年,楚国打败随国,并让周桓王同意其称王。因周桓王不同意,楚君熊通就自立为“楚武王”,此为楚国第二次称王。这说明当时A.分封制遭到破坏B.君主专制得以确立C.世袭制已不存在D.中央集权制已形成【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分封制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全面解读材料的能力。结合所学,分封制应该是以血缘等级为基础的权力分配,只有天子才能称王,诸侯国君称王意味着分封制的破坏,故选A;春秋战国时期,最高权力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排除B;世袭制是我国自夏朝起的权力继承模式,排除C;中央集权是地方管理制度,和材料无关,排除D。故选A。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中国早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2.元朝在行政管理上采取了复式行政结构,这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并不多见,所谓的复式行政结构,便是指各级之间的上下从属关系不是单线的,而是多线的。下列符合这一结构的是A.继承制B.郡国制C.分封制D.行省制【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行省制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所学,行省即是地方一级行政区划,同时也是中央最高行政机构中书省的派出机构,体现了复式行政结构,故选D;结合所学,中国古代的继承制采用嫡长子继承制,排除A;郡国制和分封制作为一种地方管理制度,不存在多线结构,排除BC。故选D。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从汉到元政治体制的演变·行省制3.唐代科举制规定:士子无论贫富,只要有志于报效朝廷,都可以自由报考。这一规定A.加强了中央集权B.扩大了官吏选拔范围C.降低了做官标准D.确保公正地选拔人才【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科举制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全面解读材料的能力。科举制将选官权收归中央,有利于坚强中央集权,排除A;士子无论贫富,只要有志于报效朝廷,都可以自由报考,有利于扩大统治基础,故选B;材料是降低了出身标准,但科举制录取的标准是考试成绩,所以做官标准没有降低,排除C;以考试选官有利于公平选拔人才,但不一定“确保”,排除D。故选B。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从汉到元政治体制的演变•科举制4.明朝嘉靖皇帝曾20多年不上朝,但明人说他“虽深居渊穆而威柄不移”,“斋居数十年,图迥天下于掌上,中外俨然如临”。这反映了A.明朝社会秩序稳定B.君权与相权矛盾缓和C.德才兼备大臣众多D.明朝君主专制的强化【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明朝内阁制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明清时期,我国封建社会进入晚期,社会矛盾尖锐,排除A;结合所学,君权与相权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矛盾,但朱元璋废除丞相后,君权与相权矛盾消除,排除B;材料没有体现德才兼备大臣众多的信息,排除C;由于君主专制空前强化,所以才出现“虽深居渊穆而威柄不移”,“斋居数十年,图迥天下于掌上,中外俨然如临”,故选D。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明清时期的政治制度·君主专制的强化5.法国学者布罗代尔曾这样写道:“当雅典西端的普尼克斯山顶上升起通知召开人民议会的黑烟时,城邦农民便拄起拐杖,徒步走向邻近的雅典城去履行自己的公民职责。”这段话反映了古代雅典A.民主政治避免了多数暴政B.民主政治没有能与时俱进C.城邦的小国寡民特征D.公民参政具有自发性【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从“上升起通知召开人民议会的黑烟时,城邦农民便拄起拐杖,徒步走向邻近”等字眼即可看出雅典公民是参政信号简洁,公民普遍离会场近,这体现了雅典的城邦的小国寡民特征,故选C;雅典原始落后的直接民无法避免多数暴政,排除A;B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排除B;公民参加公民大会要以“普尼克斯山顶上升起通知召开人民议会的黑烟”为信号,故排除D。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雅典民主政治的条件6.据估计,在伯利克里时代,雅典全部人口大约有31万人,享有民主权利的大约只有5万人左右,即约占全国人口的六分之一。其中一些穷苦的手工业者和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