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复习题考试说明:生物与环境,举例说出水、温度、空气、光等是生物生存的环境条件;举例说名生物和生物之间的有密切的联系。概述生态系统的组成阐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1、生态系统的组成概念: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组成: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水、空气、温度等。2、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动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它们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因而叫做消费者。细菌和真菌常常被称为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考试说明: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1、食物链和食物网:(1)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做食物链。(2)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彼此交错连接,形成食物网。(3)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有毒物质也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4)书写食物链时注意:①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②只能以生产者开始,以最高层消费者结束③箭头指向捕食者举例说明某些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见23页资料分析考试说明:列举不同的生态系统;生物圈是人类与其他生物的共同家园;阐明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1、生物圈中有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如: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2、森林生态系统:动植物种类繁多,自动调节能力强,称“绿色水库”“地球之肺”。草原生态系统:动植物种类较少,降雨量不均匀。海洋生态系统:动物种类很多,提供全球70%的氧气。湿地生态系统:被誉为“地球之肾”,有净化水质、蓄洪抗旱的作用。3、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使得生态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保持相对的稳定,但是这种调节能力是有限度的,超过该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一选择1、对于一只生活在田野中的蝗虫来说,它的生活环境是指()A、田野中的植物和蛇、蛙等动物B、阳光、空气、温度、水分等非生物因素C、A与B的总和D、A与B的总和再加上田野中的其它蝗虫2、以下哪项不是仙人掌生存需要的基本条件()A、阳光B、水分C、空气D、有机物3、下列能构成生物圈的是()A、森林中的所有树木B、湖泊中的所有生物C、地球上的所有人类D、地球及生物4、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成功发射,杨利伟成功绕地球飞行20小时,你认为“神舟五号”的太空仓中,应携带哪些维持生命所需的物质()A、空气B、食物、水C、空气、食物、水D、水5、地球上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是()A、大气圈B、岩石圈C、水圈D、以上三项6、在某草原,影响牛生活的因素很多,其中属于生物因素的是()A、空气B、温度C、草D、水7、在进行实验研究时,为了增强实验的说服力,一般还应同时设计()A、分组实验B、重复实验C、独立实验D、对照实验8、蜜蜂在找到食物后,会在空中跳“8”字摆尾舞招引同伴前去采蜜,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称为()A、合作B、寄生C、捕食D、竞争9、“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描述的是()A、合作B、食物网C、捕食D、竞争10、日常生活中总有“春兰秋菊”、“南橘北枳”之说,造成上述植物生活差异的生态因素依次是()A、温度和水分B、光和温度C、水分和光D、土壤和温度11、下列哪项不是生活在河中鲫鱼的生态因素()A、河中水B、水的温度C、同种的鱼D、河岸上吃草的羊12.在食物链“a→b→c→d”中,消费者指:()A.aB.a、b、cC.dD.b、c、d13.在某生态系统中,存在蛇、猫头鹰和鼠等动物。当猫头鹰也以鼠为食时,蛇与鼠、蛇与猫头鹰的关系是:()A.捕食与捕食B.竞争与捕食C.捕食与竞争D.寄生与捕食14.下列不属于生态系统的是:()A.生物圈B.一块草地C.一个湖泊D.一棵树二、而连线说明下列生物现象主要是由哪一种因素引起的:生命现象非生物因素①鲸在水下一段时间后要浮出水面A.阳光②海洋深处水生植物少B.水③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C.温度④沙漠中仙人掌的叶变成刺状,茎膨大D.空气⑤柑橘适合生长在南方⑥蛾在夜晚出来活动三填空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