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八则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学习目标1.了解孔子及《论语》的有关知识。2.理解背诵课文。3.辨析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并融入自己的学习中。4.积累名句和成语。一、走近孔子和《论语》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一生主张仁义,主张以德服人,被尊为圣人。他是我国致力于教育事业的第一人,首创私人讲学之风。《论语》属语录体散文,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由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收集编纂而成,共二十篇。南宋时,朱熹把它与《大学》《中庸》《孟子》合为“四书”。1、自由朗读课文,利用注释和工具书解决字词障碍,力求读准字音、节奏。不亦说乎()人不知而不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诲女知之乎()默而识之()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不悱不发()必有我师焉()举一隅不以三隅反()论语()yuèyùnwǎngdàirǔfěiyānlúnyú二、朗读课文zhìhuìzāi三、理解课文利用注释和工具书,自主疏通文意,疑难词句小组内合作解决,不能解决的问题请提出来。(一)解释下列红色词语的意思:1、不亦说乎2、人不知而不愠3、可以为师矣4、学而不思则罔5、思而不学则殆6、是知也7、不耻下问8、学而不厌9、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同”悦”,愉快,高兴恼恨,怨恨凭借迷惑而无所得精神疲倦而无所得对待知与不知的正确态度满足方角类推以……为羞耻(二)翻译下列句子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3、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4、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5、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四、探究课文1、孔子是中国伟大的教育家,在《论语》里有许多关于学习的论述,本课所选各则主要谈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试分别举例说明。(小组讨论交流)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默而识之学习态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学而不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2、《论语》是两千多年来出成语最多的书,请你归纳本课出现的成语。温故知新诲人不倦不耻下问学而不厌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善而从不亦乐乎举一反三敏而好学五、欣赏感悟你最喜欢《论语》八则中的哪一则,请结合实际谈谈自己的感悟。格式:我喜欢“”这句话,因为它让我懂得了。六、考点链接1、《论语》中阐述学与思关系的句子是:2、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3、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我们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4、奥运会举行时,我们喜迎各国嘉宾,《论语》中有一句话可以表达这种喜悦: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5、如何对待别人的优点和缺点呢?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6、《论语》中强调不要不懂装懂的句子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7、《论语》中哪个句子启发我们要随时向周围有长处的人学习?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七、作业1、积累本课的格言和成语。2、课外阅读《论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