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管学勤学校:襄阳市诸葛亮中学班级:九(9)班辅导老师:何慧玲通讯地址:湖北省襄阳市樊城区王寨联系电话:13094110129电子邮箱:1945173597@qq.com我想再听一场戏春节将近,满大街的流行音乐震耳欲聋,还有许多促销的声音夹杂其中,让我有些烦躁。不期然想起了外公用二胡拉出的曲子,以及那场难以忘却的戏。在我还小的时候,起初,我是很讨厌二胡的,因为在我看动画片时,那大而频繁的声音能将电视的声音都压下去,像是与我作对一般,我高一度,它高八度,气得我直跺脚,对二胡这种东西真是深恶痛疾。外公并不是没有想要动员我学二胡的心思,只是我太过坚决,认为那比我矮不了多少的二胡抱着没有美感,且声音实在难听而不肯学。但外公不放弃,为了培养我的兴趣,甚至带我去了因爱好而聚集起来的戏班子。外公是那群业余爱好拉二胡的乐手之一。他们每个人脸上的那副正经的模样真像极了一群老学究在开学术探讨会。而耐不住性子的我挣脱外婆的怀抱,偷跑到简陋的化妆间,掀起帘布,看一个女人正在描眉,画唇,贴花黄,过程娴熟而流畅,朝我这里一看,眼神流转,顾盼生辉。我惊奇地睁大眼,却有些不解,不过一个业余表演,有必要那么隆重吗?很快,我便有些明白了。一个身穿白衣,腰间缀着流苏的女子从化妆间娉娉袅袅地走出来,水袖一甩,面容悲戚,唱道∶“小小朱笔重如山,一张供纸血泪冤……”眼泪暗含,轻咬嘴唇,将悲愤表演得淋漓尽致,二胡声也起伏不定,与女子的表演一唱一和,相得益彰。若是没有那身戏服容装,只怕这经典豫剧《卷席筒》的十分之一都演不出。我被他们这种认真对待戏剧的态度折服,同其他戏迷们目不转睛地欣赏着。只是当时还小的我仍不懂国粹的魅力和内涵,只单纯佩服他们对待戏曲的精神。所以,最终也未能学成。几年时间已晃过去,外公依旧喜欢拉二胡,听戏曲,时不时唱上两句“小苍娃儿……”。我也渐渐理解了国粹的含义,真正明白了为什么那些业余爱好者要那么严谨。有时,我陪外公一起看著名戏曲节目《梨园春》时,还会感叹,如果我那时认真学二胡并热爱它,是否也能站在那个舞台上呢?但也只是想想罢了。中国地大物博,戏曲也只是众多表演艺术的一种,而在外公多年的熏陶下,我也有些喜欢戏曲了,如今,我只想再听一曲《卷席筒》,再感受一次中国人对它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