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技巧,强化能力,落实独学襄阳市第十六中学余新志【概要】独学是三究四学高效课堂进程中的一个必备环节,教师在学生独学开始前,让学生具备必要的知识储备、学习技能,对独学的学习素材进行有效引导,学生在独学过程中将有准确的学习过程体验,从而使学生个体自主探究能力得到明显提升。【关键词】独学技能培养【正文】独学,顾名思义,求学者在无其他外界条件扶持情况下开展学习。严格的说,独学就是学生根据学习素材,调动个体知识储备,运用各种手段,通过个体自主探究的形式,完成学习素材的逻辑思考与分析,从中获得新的知识、完善自身知能体系等学习成果的过程。根据独学的过程和内容,可以看出独学过程具有以下7个特点:1、学习个体的单一性,2、学习材料的指定性,3、学习过程的不可见性,4、学习成果的特异性,5、学习条件的专注性,6、思维形式的逻辑性,7、学习个体的条件选择性。从这七个特点可以看出,学习个体的条件选择性是开展独学的关键,对于不具备一定知识储备和学习能力的学生来说,让他们依靠自身能力对学习素材进行独学,无异于盲人骑瞎马。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开展独学前,要充分解决好学生的学习技能培养,学习材料的亮点、兴趣激活点的选择,思维过程的引导等问题,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独学过程的有效性。从这点来看,一定意义上,落实独学效果的功夫实在学生开始独学前和学生开展互学、评学过程中的知识储备和能力养成。通过三究四学高效课堂实践和学科教学法的研究与应用,笔者认为,从以下三个方面可以充分落实独学过程,并提高学生个体自主探究能力。一、通过有效教学法的引导,固化学生的学习技能孔子说:“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大致是说,没有任何基础的独自学习是没有效果的,只有在师友的引导和切磋中,才会有学习效果。这反映了“学”的本义:手把手的教授。《礼记》中有:“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的说法。因此,教师在学生开展独学前,利用符合学科特点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科学习方法和能力,加大学生学科知识储备。在放手学生独学前,严密设计导学案,学生在导学案引导下,利用个人学习技能开展有效独学。例如,笔者在高效课堂建设的探索实践和“语文科一字通篇教学法”课题研究与实践过程中,发现高学段学生在掌握了一字通篇学习方法后,面对各类语文学习材料时,通过“破识解立”四个流程,能够有效的完成个人对学习材料的独学过程。因为有个人学习成果,在1后续的互学、评学过程中,学生有兴趣、有信心不断加大个人知识储备,提高学习方法使用的熟练度,拓展个人对学习材料的思维广度和深度。二、强化集智备课效能,设计有效的独学载体——导学案教育教学的有效和高效体现在:培养出具有创造性和宽博知识储备的学生。如果教师仅凭个人知识储备和能力,面对千差万别的一班学生,最终会陷入职业倦怠、自我枯竭、思维定式和僵化的困境。集智备课,则是利用客观外力,引导、推动教师进行思维碰撞,提高学习素材的解读效率,降低个人工作和心理压力,制作出更能适应不同层次发展需要的独学载体——导学案。以一字通篇语文教学法在高效课堂中的运用为例,准确、科学、合理的文本核心字,能够有效的成为文本解读和课堂流程的指示器,可以让学生围绕核心字完成“破识解立”的文本解读过程和课堂学习流程。然而,随着学生对这种学习方式了解、掌握、使用程度的加深,学生对文本解读和课堂流程核心字的选择和要求越来越高;教师单独依靠个人能力进行的选择,开始显得力不从心。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加大了集智备课的规范程度和探讨深度,通过自身的知识充电和思维碰撞,选取的文本核心字更加贴近文本,对学生的独学过程的引导性更强,学生自身的个体自主探究能力也得到了不断增强。三、落实课堂教学常规管理,营造良好的独学氛围。独学思维过程的逻辑连贯性,要求有一个相对安静、独立的思维空间,这需要师生共同营造。但是,如果此时教师只是在自己不讲课,并充当纪律监督员的话,那么不同层次的学生独学效果差别必然很大,这非常不利于后续互学、评学的开展。利用高效课堂的教学实践与探索,笔者发现规范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