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的幼儿数学教育的探究王金萍2013级学前教育【内容摘要】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中数学是不可缺少的一门学科,数学教学,应从孩子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让孩子亲身经历参与特定的教学活动,获得一些体验,并且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所以数学教学要尤为重视,应从一下几个方面来让幼儿学习:(一)在环境中学习。(二)让幼儿在玩中学习。(三)迁移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四)探索多样化的数学游戏。【关键词】数学;探究;游戏;感知;反思;积累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现代教育观指出:并对此进行理解和应用。因此,从事幼教工作多年的我,一直在思考着这样一个问题:在数学活动中,怎样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性?怎样把数学教学融入到幼儿园各科教学活动中呢?下面我谈谈自己的一些感受,希望能给广大的幼教同仁们带来一些启发和帮助。一、在各种领域活动中进行数学各领域教育内容都包含着一定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内容教师在完成各领域教育任务的同时应有意识地渗透有关数学教育内容。例如在绘画、泥工活动中幼儿可以获得有关空间、形状、对称意识以及体积、重量等感性经验。在体育活动中幼儿可以有更多的机会形成空间方位意识。在科学教育中幼儿可以自然地运用测量、数数等方法发现物体之间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关系提高数学应用意识发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艺术欣赏活动中让孩子欣赏自然界中蕴含数学美的物体如花朵、蝴蝶、贝壳、蜂房、该类植物的叶子、向日葵花盘等使幼儿感受排列形式上的秩序美与和谐美感受数学的魅力。二、在环境中学习数学我们的周围,每样物品都以它一定的形状、大小、数量和方位存在着,只要做个有心人,就能在生活中找到无处不在、无所不有的数学素材。幼儿生活的环境有幼儿园、家庭、社区,在幼儿玩玩具时对玩具的分类整理,玩具柜上中下的空间位置,餐具的摆放、排列中的一一对应及数守恒的知识,幼儿都可以利用这些生活中熟悉的物品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充分利用了环境资源,将数学教育活动渗透在幼儿的日常生活当中,让幼儿数一数家里有多少人,说一说自己的身高、体重、家里的电话号码、门牌号码等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一些数字及其作用;看一看日历,感知月、日的顺序,知道昨天、今天、明天是几月几日,说出自己一天的活动——起床、上幼儿园、吃饭、游戏、睡觉、离园等,引导幼儿认识时钟,感知相关的数学知识。教师只在幼儿因自身经验和能力的局限使探究活动遇到障碍时给予适时帮助和引导。又如:在幼儿学习了数守恒知识后,在“长度守恒”的教学活动中,教师为幼儿提供各种操作的材料,如细铁丝、纸条、毛线、小棒等,并将这些材料中等长的两条(根)分为一组,摆成形状、造型各异的各种图案,蜗牛、马路、剪刀、小兔、蝴蝶、水中的鱼等等,分布在整个活动室的周围。然后,教师引导幼儿带着问题观赏:这些图案像什么?它们一样长吗?为什么?由于这些图案色泽鲜艳、材料不一,小朋友很感兴趣的议论着:它们不一样长,它们可能一样长……。这时教师让小朋友们动手摆弄、操作,他们一边操作,一边议论着。孩子们经过反复的操作、议论、思考,最后得出“等长的两种物体,它们的长度都是不变的。不论你怎样摆,怎样变换形状”。这些材料便于幼儿操作,利用幼儿的好奇心刺激幼儿在操作过程中进行观察、比较,激发幼儿主动探索的兴趣。在活动中,激发幼儿学习的内在动机,引导他们用相关的经验来理解和解决问题。在这种生活化材料的操作摆弄中,幼儿摆脱了数学活动中的压力,亲身体验到学习数学是自然、轻松和有趣;利用活生生的生活素材,引导幼儿在有意无意间以各种感觉通道感受来自生活的多种数学信息,消除幼儿对数学的陌生感,为幼儿学数学积累丰富的感性经验,奠定数学学习的基础。三、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数学如教幼儿认识“1”和“许多”,我将教学要求结合在一个简单的游戏之中。我准备了许多小旗,带幼儿玩“插小旗”游戏,在玩的过程中,幼儿感知“1”和“许多”的关系,并很快掌握了这方面的知识:许多可以分成一个一个;一个一个合起来是许多。在教幼儿认识长短时,我根据教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