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教学管理信息化,开创教务管理新模式教务处麦永豪今天我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体会和工作实际,以《加强教学管理信息化,开创教务管理新模式》谈到个人的一点思考。我院自2001年招生以来,在校生从404人增至2008年的5598多人,学院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专业也不断分化,办学层次较多。教务管理中课程管理、成绩管理、学籍管理、排课调课管理、学生选课、评教制度、考试考务管理等一系列工作的实施,教务管理任务越来越繁重,工作量成倍增长,工作难度进一步加大。虽然我们采取了一些手段和方法做了改进,但是传统教学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管理需要,难于推动教务管理的发展,探索引进教务管理信息化是推动我院发展的必然选择。教务管理是高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以教学为中心,教学的生命在质量,质量的关键是管理。教学信息化的引入,对提高管理效率,减轻管理者劳动负担,提升管理质量有显著效果。在教学管理中引入信息管理系统是提升我院管理水平的必然要求。建立科学完备的教学信息管理系统是提升教学管理水平的重要体现。信息化的引进,将使我院在“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管理道路上前进了一大步,真正做到“向管理要质量”。一、教学管理信息化的成效1、实现了教学信息资源共享及信息互动。教学管理信息系统的建成,实现了教学信息的集中管理、分散操作、信息共享,使传统的教务管理向数字化、无纸化、智能化、综合化及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在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教学管理确立了开放的管理服务模式。而网络的一大特点正是满足资源的共享,教学管理人员、学生、教师都可以通过Internet以不同的身份登录系统,实现了对应权限的信息查询及修改,改变了传统教学管理模式下信息数据层层传达及存储的模式。利用教学管理系统,管理人员与师生可以进行实时的信息交流,极大地提高了信息的实效性,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信息交换与互动。这样,不仅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也为历史数据的查询及使用提供了便捷。2、促进了教学管理规范化建设。日常教学管理系统采用关系型数据模型,数据库中主要包括教学计划、排课结果、学生信息、学生成绩、评教等教学信息。而每个信息又与其它信息相关联,形成了庞大的、涵盖整个教学管理过程的数据信息网。每个学生和教师都能以各自的身份登录系统,真正实现信息公开、程序透明、管理规范化,有效地避免了人为因素造成的差错,促进了教学管理工作的公开、公正和规范化。同时,教师、学生及院系上网查询的过程增加了数据的检验环节,大大增强了教务信息的正确性。更为重要的是,教务管理系统程序设计已经包括了较多科学和规范的操作流程,且这些流程已经被大部分院校所接受,按照规范流程操作,将有利于学院教学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3、增强了院系两级教学管理协作。传统的教学管理是分级管理的,数据也是分级保存的。该阶段的教学管理,虽然也是计算机管理,但在单机的环境下管理系统,功能简单、数据存储重复,存在着数据更新难、维护成本高等局限性。随着我院教学体制的不断改革,尤其是排课、学生网上选课、评学评教等新的管理模式的深入推进,旧的系统已不能满足新的需求。基于因特网的教务管理系统相对于单机版系统有明显优势。系统数据不再是多份备份,而是统一存储在全校唯一的网络数据库里,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数据的冗余,保证了管理系统数据的一致性。除此之外,系统操作过程并不是教务处单独完成的,而是由各系协作完成的,如排课过程是院系和教务处分工协作完成的,这样增加了排课信息检查的环节,分担了数据输入及处理的任务,提高了教学管理整体过程的工作效率。目前教务管理系统已经实现了学生信息、教师信息、课程信息、教学计划、授课信息、教材信息、成绩信息、评教信息的共享,具有网上登录与查询成绩,个人信息查询与修改、选课、网上评教、教学任务下达、网上排课、统计分析、学籍管理、学生课堂考勤系统、考试考务管理等常用教学管理功能,一些开发更加完善的教务管理系统还整合了试题库与网络考试系统、网络作业与答疑系统、网络教学辅导平台(远程教学)、快速决策系统等教学辅助软件。通过采用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