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1、“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课程改革的出发点;2、开放型的新课程观是建构现代化课程体系的必然选择;3、民主化是建构新型师生关系和课程管理体制的牢固基石;4、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合;5、树立终身学习观,终身学习将成为未来每个社会成员的基本生存方式;6、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静止观,树立评价促发展的发展观;7、批判与创新是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灵魂;8、回归生活是新课程改革的必然归属。二、课程改革中教师的行为会发生哪些变化?1、在对待师生关系上,强调尊重、赞赏学生2、在对待教与学的关系上.强调帮助、引导学生3、在对待自我上,强调反思4、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强调合作三、新课程要求教师怎样给自己定位?1、文化的传播者2、潜能的开发者3、学习的促进者4、发展的伴随者5、教育的探究者四、教师如何适应新课程所引起的变化?1、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师角色2、重建教学方式,重构课堂教学3、改善知识结构,转变工作方式4、掌握新的技能,学习新的技术5、积极参与课程开发,通过研发提高自己五、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一)、创设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环境。首先,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合作关系;其次,要建立正确的评价导向;第三,要给学生提供质疑的足够的时间。(二)、合理引导,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首先,要引导学生养成提问的习惯;其次,要引导学生提高提问的质量,学生的提问要少而精;第三,要引导学生把握提问的时机。(三)、改革教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要让学生学会提问,就要改变传统的教法。要在预习中让学生学会提出问题。要在实践中让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六、怎样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1(一)、学习新的课程理论,转变传统思想观念。(二)、充分挖掘课程资源,丰富课程教学内容。(三)、具体把握课程特征,体现课程综合实践活力1、教学关系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思想2、课程开展的时空上体现灵活性3、活动形式的多样化。(四)、优化综合课程评价,强化课程综合实践功能七、如何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1、作为教师,首先要树立新的教学观2、充分利用丰富的课程资源3、实行择究性学习,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八、探究教学需要树立哪些基本观念?1、潜能开发观;2、问题探究观;3、学生主体观;4、行为实践观5、个性差异观;6、师生合作观;7、生命发展观;8、评价过程观。九、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1激发导入,自学探究;2解疑导拔,合作探究;3明理强化,实践探究;4激励评价,引伸探究。十、怎样帮助学生”学会学习”?1、教学的要义是使学生“会学习”2、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帮助学生树立终身学习观念3、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1)培养学生敢于质疑问难的学习品质;(2)培养学生乐学、勤学、好学的学习品质;(3)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学习品质。A、善于创造性思维;B、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C、有“应激”的创造素质;D、能够多侧面地思考问题。十一、怎样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一)、让教师“动”起来(二)、让学生”动”起来(1)消除学生的自卑心理,体验成功感受;(2)在活动中提高实践能力;(3)利用多媒体创设生动愉快的教学情景,优化教学过程。十二、怎样开发学生的差异资源?(一)、针对基础差异,采用分层教学2(1)目标弹性化(2)辅导层次化(3)合作层次化(二)、开发气质差异,采取异质异教(三)、尊重兴趣差异,鼓励自选学法(四)、开发情感资源,运用激励机制(1)多向评价(2)多层展示十三、怎样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一)、开展丰富多彩的讨论(1)研究协商(2)有的放矢(3)互相提问(4)动态分组(二)、及时调整合作方式(三)、科学组织分层学习十四、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一)、用心琢磨和恰当运用教学语言(二)、努力创造和谐、融洽的课堂教学环境(1)教师要调整自己的面部表情;(2)教师要注意自己的衣着、举止;(3)教师要注重自己的教学态度。(三)、用心促成教学高潮四、创造机会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五、注意课堂批评艺术十五、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一)、发挥教学民主,鼓励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