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钟表》——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钟表的组成部分,知道时针、分针及钟面的12个数字。2、让学生会看钟表上的整时,并知道整时的两种表示法。3、培养学生遵守时间、珍惜时间的良好生活、学习习惯。教学重点:掌握认读整时的方法,充分认识钟面的外部构成。教学难点:正确说出钟面上所指的整时。教学用具准备:实物钟,学生学具钟,钟面图卡纸。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谜语导入小小骏马跑得快,日日夜夜不休息。蹄声嘀嗒似战鼓,提醒人们争朝夕。你们知道是什么吗?(钟表)有了钟表我们就可以按时起床,按时吃饭,按时上学,按时睡觉,它的作用可大了,钟表虽然大小不一,形状不同,但都是用来帮助人们掌握时间的,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钟表。(板书课题)二、演示操作,合作交流,探究新知(一)仔细观察,认识钟面1、小组讨论请小朋友仔细观察黑板上的钟面,看谁的眼睛最明亮谁的口齿伶俐,将你所知道的、看到的、想到的说给你的同桌听。2、引导学生概括钟面上有12个数(师板书)这12个数是按顺序依次排列的;还有长长的时针、短短的分针。(板书)(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学看整时1、整时刻的认识出示表示8时、3时、6时的钟面。(贴在黑板上)小组讨论:A、这三个钟面上所表示的时刻分别是多少?B、你是怎样看的?C、讨论:这三个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引导学生概括看整时刻的方法:当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数字几,就是几时(齐读一次)实践操作:A、师拨钟面;生说时刻(1时,2时)B、请小朋友在你的学具钟面上分别拨出以下时刻:2时,4时,12时(同桌检查)C、拨出你自己最喜欢的时刻并说说这时你在干什么?(三)播放歌曲,学生休息。(四)学习整时的第二种表示法A、小朋友观察身边的事儿都非常仔细,教师出示有“8:00”的卡片。问:你见过这种写法表示时刻吗?在哪里见过?师:这是整时的第二种表示法,叫数字表示法。例:8:00(指导书写)B、指两名学生用数字法表示3时和6时。三、创设生活情境,解决实际问题。出示“小明的一天”情景图,让学生小组看图,说图意,写出两种整时。师:“小明的一天”安排很好,大家要向他学习,早睡早起,养成好习惯。四、小结:小朋友,今天学得开心吗?如果我们能珍惜时间学好本领,以后会把家乡建设得更加美丽的。教学理念:本教学设计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数学故事中学习身边的数学,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欲望,也让学生体会到所学知识是有用的。利用课件教学增强了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切实为学生创设了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使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形成多向交流,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知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反思:本节课教学过程比较清晰,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老师的语言比较贴近低年级教学,但语言较单一,不简洁,而且应更大地加强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的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