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雎不辱使命》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一、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检查预习PPT出示:练习题略二、简介背景,烘托气氛。PPT:秦灭六国地图,配上“十面埋伏”乐曲。战国时期的最后十年,秦以秋风扫落叶势相继消灭了诸候国,公元前230年灭韩国,仅仅五年后,又灭魏国。而此时魏国附庸小国安陵,孤立无援,危在旦夕,面临着任人宰割的命运,但是它却在弱肉强食的战国时代,凭借着唐雎出色的外交手段,得以留存。让我们一起走进《唐雎不辱使命》去感受外交风云。三、品读文本,感受风云。(一)第一段:秦王利诱,安陵君婉拒教师过渡:请看屏幕,秦王挟横扫六国的威风,派使者来了!请看第一回合的较量PPT出示: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1、师:秦王到底想干什么?(品秦王话中关键的虚词,或标点)板书:利诱2、师:安陵君也不是吃素的,肯定看出了秦王的狼子野心,他是这样直接拒绝的吗?PPT出示:安陵君曰:不易!安陵君曰: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板书:婉拒教师过渡:秦王的阴谋没能得逞,秦王不悦了!安陵君敏锐地发现了这个问题,马上派使者出使秦国。请看第二回合的较量。(二)第二段:秦王威逼,唐雎抗拒1、秦王正愁找不到发泄的对象,自然对安陵使者唐雎一通训斥。请你模仿秦王的语气训斥唐雎。PPT出示秦王的话2、学生点评、教师引导。3、再点1人示范演读。板书:威逼4、对比阅读:尽管秦王咄咄逼人,但是唐雎还是拒绝换地。唐雎与安陵君拒绝秦王时都用“受地于先王”的理由,可语气上有什么不同呢?请从句式上分析。PPT出示:对比阅读内容(秦王利诱时)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威逼时)唐雎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1板书:抗拒(三)第三段:秦王恐吓,唐雎抗争。教师过渡:唐雎断然拒绝了秦王,维护了祖国的尊严,但也进一步激起了秦王的怒火,秦王终于凶相毕露了!外交形势迅速恶化,安陵国已经到了生死相存亡的紧要关头,唐雎又该如何化解这次的危机呢?请看第三回合的较量。①秦王怫然怒,请问“怫然”是什么意思?(盛怒)谁来模仿一下秦王珠怫然怒PPT出示: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②“天子之怒”的言外之意是什么?(发动战争)所以读出什么语气来?(恐吓)③唐雎感到害怕了吗?谁来模仿一下唐雎?④面对唐雎的反唇相讥,秦王对“布衣之怒”起初持什么态度?后来又持什么态度?PPT出示:(起初)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PPT出示:(后来)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⑤先前如此骄横霸道的秦王,如今竟屈服在弱国的使臣之下,你认为是什么原因使秦王屈服的呢?(唐雎手中的剑、唐雎的针锋相对的凛然之气、士之怒的恐怖、拼死一搏的决心勇气)⑥那谁来演读唐雎的“士之怒”?板书:抗争⑦再请两位学生示范演读。师总结:面对秦王的恐吓,唐雎誓死抗争,以非凡的勇气和智慧维护了国家的尊严,成为了外交史上的典范。板书:勇气与智慧结束语:在战国时代,外交就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惊险非凡,稍有不慎,就会万劫不复!在秦国温情脉脉的“以大易小”的外交辞令的背后,包藏的却是一颗贪婪的心!唐雎用他的大智大勇,化解了一场战祸。【板书设计】利诱——婉拒外交风云威逼——抗拒勇气与智慧恐吓——抗争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