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新课标——教师备课的圭臬河南省鹤壁市湘江小学一、语文课该做什么?常听到有人说:如今,专家、名家越来越多、教学欲改欲烈,反倒不知道该怎样教语文课了。于永正老师说:“教语文,没那么复杂,就三件事:读书、写字、作文。这三件事做好了,语文不好也难。”①在中国传统的观念中,“上学”就是去“念书”了。可见,语文教学中,阅读冠于其他任务之首,阅读教学也成为语文教学中的大部头、更是我们每天都在做却总也做不明白的难题。那么,阅读教学又是什么呢?二、阅读教学是什么?打量我们的阅读教学,我们真正该做的是什么?在语文教育的路途中,我们一路跋涉、也一路困惑着:我们从注重研究“课文说了什么”到强调和关注“课文是怎么说的”,由“教内容”向“教言语形式”过渡,由引导孩子了解“课文讲了什么”到“课文是怎么写的”。这也是语文教育界,阅读教学应该“指向内容”还是“指向写作”的争论。对于指向内容的阅读课,我们并不陌生,似乎,阅读教学,就要把文本放到放大镜下解剖分析,我们身边有许多这样对课文精微细致解读的案例,也许,现在我们乐此不疲。指向写作的阅读教学以管建刚最为突出,他认为阅读就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写作,以写作作为阅读本位。那么,我们究竟应该怎样把握阅读教学呢?崔峦老师说:“语文课程,贵在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难也难在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②看来,阅读教学既不能一味地解读文本,也不能功利性地认为“阅读就是写作”,而要在理解赏析文本中借鉴吸收,以文为例,学以致用。李振村老师认为解读了文本、吸取了方法还不是阅读教学的全部,他说“学生的学科素养首先体现在对这门学科的情感和态度上,如果母语不能在童稚的心灵播下对母语的深深迷恋,不能让学生成为母语的粉丝,那么,他们在语文技巧层面无论达到多高的水平,还是没有抓住根本!”③这绝不是危言耸听我们经常看到,随着语文学习的时间越来越久,孩子们上语文课的兴趣越来越淡甚至,有高年级的孩子直言不讳地说“最烦上语文课,一点意思都没有!”一旦能少上一节语文课,他们就禁不住欢呼……是啊,语文教学,培养学生语文的浓厚的兴趣、真挚的情怀才是我们教学的根本!语文阅读教学应该是在学生喜欢、有兴趣的前提下,指导他们正确读书、个性理解文本,引导他们在语文实践的过程中积累词语、遣词造句、具备写作的兴趣和初步的能力。理清了思路,我们才可能用心地阅读,有目的地阅读、有效地阅读。三、怎样开展阅读教学备课活动?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教什么”先于“怎么教”,也永远比“怎么教”更重要。这也是很多年轻教师的最困惑的地方,是体现一位教师教育能力和水平的地方。语文新课标是我们备课中永远的的圭臬。我认为首先要遵循语文课程的基本体特点:工具性与人文性。要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和特点:兴趣性和实践性。前者是“教什么”“如何选择教学内容”的宗旨,后者是“怎样教”“如何让学生快乐学”的灵魂。洗尽阅读教学的铅华,1脱去语文课摇曳多姿的彩裙,我们发现发现这几个字:目标——落实其工具性和人文性;方法——注重情趣与实践性。除此之外,再无他物。这就是语文阅读教学的根本。语文教学的备课活动也必将围绕这四方面进行。1、树立正确教材观教材是我们教学的依据,也是学生学习的载体,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正确看待利用教材呢?孙双金老师说——我们应该平视教材,教材只不过是个例子,我们要做教材的主人,正确地借鉴利用。我们要保持精神的独立,不要被过多的专家讲话、领导指示、参考书籍等条条框框禁锢,不敢越雷池一步,解放思想,自由思想——才是创新、创造的前提!④所以,我们应该尊重教材但不迷信教材;借鉴教参但不盲从,真正把培养孩子的语文兴趣和语文素养作为永恒不变的主题。我认为在备课之前,先不要参考任何资料,自己反复研读文本,大声朗读、默默细读,充分感悟文本背后蕴含的内容和思想感情,确定其“情感目标”,体现语文人性;结合教材特点、课标要求定位本课要让学生借鉴利用哪些知识、学会哪些语文能力?从而确定其“知识能力目标”,体现语文工具性。目标已定,从文中选择筛选,看哪些是最能突显目...